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五届四次会议

011.关于打造苏州新文化名片,促进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5-10-16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文艺界
建 议 号:
011

标 题:

关于打造苏州新文化名片,促进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里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总书记也说过“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杭州,有许多“文化名片”的“经济品牌”。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胡庆余堂、张小泉、西泠印社等传统老字号品牌享誉海内外、《秦时明月》等杭产剧作深受群众喜爱…   苏州有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园林、昆曲等,如何充实和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的同时,用鲜明的人文特色带动城市的繁荣发展,是一直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调研,总结出苏州文化名片类的经济品牌,存在以下问题:   (一)苏州部分景点同质化高,缺少大型IP。近期电视剧热榜第一名《小巷人家》,被称为“苏州版《请回答1988》”,呈现了苏州街巷的温柔旖旎、静美写意,社交平台的不少网友都想沉浸式走一走、看一看、尝一尝江南烟火。   目前苏州部分景点停留在小吃街的阶段,山塘街小吃、平江路小吃…虽说有各种写真加持,但仍有顾客反应,缺少自身文化特点,逛一次就结束了,很难吸引大家自发推荐和“回头客”。同时尽管苏州各版块景区景点资源众多,但都以各自为主进行推广,无法形成合力,缺少具有城市名片性质的重大IP活动,无法让国内乃至海外的游客充分记住苏州。   (二)本地品牌与文旅资源整合不够深入,营销手段单一。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导致难以达到真正的融合。消费品牌营销手段单一,缺乏具有苏州特色的创新产品。这导致游客在苏州的旅游体验缺乏独特性,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   


  (一)打造古城演绎IP新名片,演绎两千年东方美学大戏。从网络平台来看,#平江路#11亿次曝光、#苏州园林#10.5亿次曝光,#观前街#6亿次曝光。结合#大唐不夜城#223亿次流量标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20亿次曝光,山东文旅“跟着团长打县城”国庆爆火,创新演艺IP+短视频传播,是点燃这两年文旅人气的关键点。   以大唐为例,《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敦煌飞天》《石头人》等演艺IP以唐文化为根脉,结合真人不倒翁、脱口秀、行为艺术等独特的表演形式,打破舞台与观众之间的界限,构建出专属的沉浸式IP体验内容。游客变成了“参与者”,静态的文物变成了“动态的视觉冲击”,这些独特的演艺IP因其兼具文化、艺术、时尚三重传播基因,成功激活了潮流化、社交化、体验化的网络传播,为项目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苏州2500年的古城遗址,一场大型文旅沉浸式体验的天然场所,我们缺少一场剧情式的、沉浸体验式的、社交化的苏式生活方式呈现。   “走进苏州,现场看一下两千年前的吴越刀光剑影;亲耳听一听曹雪芹笔下姑苏阊门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小曲儿;沉浸式感受乾隆下江南的雅致一天——苏工、苏绣、苏戏、苏食、苏妆;游船寻找小百姓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营造的韵味场景…“   锦绣苏州不仅存在于耗时24年、长达12米的著名长卷《姑苏繁华图》中,这一次,我们将水岸实景演艺、光影演出、情景戏剧以及互动体验融为一体,打造浸染一场两千多年历史里的东方美学大戏。   (二)形成“1+N+X模式”,人才效应带动新经济业态。上面说到新文化名片的建立,离不开短视频的传播。在推动新经济形态发展的过程中,形成“1+N+X模式”,全方位促进新文化名片的发展。以古城演绎IP(拟用名,姑苏繁华城等)为1,N个景区品牌业态配合,X个网络达人与MCN机构,利用多个社交平台,积极探索适合苏州的文学、影视、音乐等文化产品,将其转化为城市IP,进一步提升苏州的文化软实力。   苏州网红,头部的有   一禅小和尚4290.7w粉丝,动漫IP;   南翔不爱吃饭2464.8w粉丝,非遗传播者;   张雪峰老师2436.1w粉丝,考研辅导领域成名;   何青绫,911.7w粉丝,财经类知识博主   骨往筋来,848.8w粉丝,科学养生博主   果果的妈妈,616w粉丝,分享自己和儿子果果的日常   苏州人南翔不爱吃饭更是与李子柒、九月齐名,被网友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9月,苏州网红南翔不爱吃饭的“炭花舞”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全网吸粉6000万。   用新名片赋能城市,以人才推动新经济,扶持和培养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网红,组织颁发南翔、张雪峰等“苏州文化推荐官”,以苏州文化为魂,在古城演绎大IP的背景下,挖掘古城、园林、核雕、刺绣、香山帮的背后,是苏州千年来的文化浸润。全媒体、全平台鼓励游客和市民参与新媒体内容的创作与传播,形成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共同打造苏州的数字名片。   (三)通过N个品牌与本土文化内容的联动融合,创新苏州制造。借鉴苏州博物馆X松鹤楼中秋跨界联名、代数学家X李良济推出养生咖啡、稻香村(苏州)X伊利联名定制汤圆、茉沏X苏州桥等跨界联名活动的成功经验,推动苏州演绎IP与国际品牌的跨界合作,如苏式游船与现代茶饮的结合、古典园林与时尚服饰的碰撞等,并探索新的联名机会,如苏州丝绸与国际知名设计师的合作,将苏州元素融入国际时尚潮流,打造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城市品牌,这些品牌不仅要在本地形成影响力,更要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成为苏州的文化符号和品牌标识。   同时积极加强资源整合与跨界合作。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媒体等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新媒体文化传播和城市新名片打造工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推动苏州城市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人文经济是一种以人为本、文化为魂、经济为体的城市新型经济形态,通过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挖掘苏氏传统文脉,助力人文经济学视角下的古城更新发展。   


承办单位:
主办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姑苏区政府;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5-06-27 13:39
办理类型: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第011号提案的答复

 

文艺界: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苏州新文化名片,促进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建议深刻剖析了我市在文化名片类经济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宝贵建议,我们深表认同并高度重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深化古城演艺IP打造

姑苏区作为古城核心承载区,积极活化传统艺术场景,推出园林实景版昆曲《游园惊梦》,策划“网师夜花园”运用全息投影、互动装置等科技手段,在唐寅故居文化区创新开启《雾里桃花》剧本杀项目。同时,科技赋能夜间经济,打造了相门古城墙灯光秀、运河剧场、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演出、“拙政问雅”数字夜游、江南小剧场、脱口秀小剧场及苏州体育中心明星演唱会等“小而美”演艺矩阵,形成丰富多元的夜间演艺生态圈。此外,强化IP战略布局,实施“中心+”“文化+”“数字+”策略,对接古城保护利用新成果新场景开发演艺项目。

(二)推行达人经济模式

我局2024年围绕“来苏州 ‘酥’爽一夏”、“戏里戏外秋游苏州”主题,结合奥运、苏州文旅推介会(温州、广州、深圳)、第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热播剧等文旅热点,组织7位百万级粉丝达人创作优质文旅视频,并联动新媒体账号打造时令热榜话题,实现热榜话题总播放量7008万,视频总播放量655万,总互动量45.8万,绩效远超合同约定目标。姑苏区在达人经济探索上取得显著成效:联动平台推出“达人探店”活动;邀请头部达人张雪峰老师在“冬酿酒”开卖首日于十全街体验推介,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与抖音头部MCN机构“光印-葫芦团”深度合作,其主播推介古城旅游及旅拍成效显著。同时,鼓励全民创作,支持本土网红如美妆设计师“肖遥”、社区网购达人吴福林等发展,鼓励企业二代、三代及非遗工作室、老字号(如松鹤楼)运营短视频平台。

(三)推动品牌跨界融合

成功打造了苏州博物馆文创与乾生元老字号、苏州博物馆×松鹤楼、苏州丝绸博物馆×茶颜悦色等跨界合作案例。同时,进一步拓展跨界合作:与顺丰快递合作,联合推出“中华好物 顺丰呈送”——苏州文旅快递箱;与滴滴出行合作,在苏州站、苏州北站客流聚集地设置硬广投放,推出“君到苏州*滴滴长期福利券”。在此过程中,姑苏本土品牌如荷言旗袍、艺唐丝绸、绣娘丝绸等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品牌打造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苏州国际设计周品牌连续举办七届。

二、下一步工作

(一)沉浸式赋能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深刻总结苏州古城文化底蕴,聚焦古城文化基因,以“打破舞台界限、强化参与感”为核心,打造多维沉浸式IP场景。借鉴《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成功IP经验,重点打破舞台与观众界限,强化游客沉浸式参与感,以“水岸实景演艺、光影演出、情景戏剧以及互动体验融为一体”为方向,致力于打造贯穿两千多年历史的东方美学大戏。坚持市场化导向,鼓励“演艺+”多元模式发展,可结合电竞、影视热点升级体验,暑假期间,通过王者荣耀IP授权打造含评弹表演、游戏角色气模渲染的“东吴水路巡游”;挖掘《新白娘子传奇》等影视取景地推出 “剧”有瘾同款打卡线路;依托第七届运博会增设 “运河主题文创展” ,以“一展四街百景”沉浸空间展示苏州多元文旅产品;以“爱拍苏州·飞翔一夏”为主题,发起航拍摄影大赛,聚焦姑苏古城、常熟古城、金鸡湖景区等,以空中视角激活文化地标传播力。

(二)联动达人及人才资源

用足用好各类文化人才扶持政策,助力垂直细分领域达人深耕内容、塑造品牌,鼓励创新创业并强化赋能链接。积极采纳建议,组织联动如美食类“南翔不爱吃饭”、文化类张雪峰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本土垂直领域头部达人,发挥其作用,深度挖掘古城、园林、核雕、刺绣、香山帮背后的文化故事,在古城大IP背景下进行创造性传播,如深挖香山帮建筑技艺、核雕非遗故事,制作相关短视频;策划“皮市街荷花早市”“绿豆汤消夏攻略”等市井文化内容。鼓励游客和市民在全媒体平台参与内容创作与传播,形成全民参与氛围,合力打造苏州数字文化名片。暑假期间,针对大学生群体,拟在全市范围推出入住优惠、全域游玩门票优惠(可单独定制pass卡,如30元以内含1个园林、古镇、乐园)、交通卡送优惠等政策,组织“准大学生青春体验官”体验非遗研学线路;联合市交通局在苏高校发放“1元出行卡”,串联电竞活动(主播联赛)、夜市(月光码头落日市集)等年轻消费场景。

(三)推动品牌跨界融合

对于提案中建议的“苏式游船与现代茶饮结合、古典园林与时尚服饰碰撞、苏州丝绸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合作”等方向,将更积极地推动这类创新场景落地,特别是深化丝绸与国际设计师合作,将苏州元素融入国际潮流,提升“苏州制造”文化附加值和国际影响力;深化与政府、企业、高校、媒体等多方合作,促进资源整合与跨界,共同推动新媒体文化传播和城市新名片打造工作。联动头部平台(如2024快手“直播大舞台·苏州站”)及达人矩阵,通过“君到苏州”等新媒体矩阵将跨界产品推向全球,使其成为苏州文化符号。联合无锡、常州推出《苏锡常三结义》短视频;推出“球迷驿站”;凭演唱会门票享景区及酒店优惠;“君到苏州”打通王者NFC通道发放消费券,同程APP上线融合新业态的自由行专题;鼓励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名王者荣耀推出孙权苏绣战袍及限定产品;苏州乐园结合啤酒节打造“王者音乐会”及无人机烟花秀;同时,以“寒山寺新年听钟声”、“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品牌IP为纽带整合资源策划活动,聚力打造国际辨识度高的城市文化名片,并持续优化升级“君到苏州”矩阵,借力达人经济及MCN通过热点策划、内容共创提升线上能见度。

通过古城演艺IP、品牌跨界产品、人才达人效应三维联动,构建沉浸式、社交化、可带走的苏式生活新场景,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书写苏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6

 

联系人姓名:李郁

联 系 电 话:0512-69823053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姑苏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