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五届三次会议

020.关于提升古镇旅游业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9-29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叶志云
建 议 号:
020

标 题:

关于提升古镇旅游业的建议

建议内容:
  以周庄为例,古镇周庄不仅有历史,更有独特的水乡文化,更是唱响了第一水乡的品牌,相对丰富的古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古镇旅游业近几年却也存在较多不足。通过现场多次调研,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古镇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不足;   (二)旅游消费环境单一,商业氛围较重,品种相对单一;   (三)惠民政策较少,大门票制影响来客。如周边村镇居民沿袭生活习惯,亲戚走访等等需要进古镇不允许进,民怨普遍较大;四是基础设施不足,如周芦线断头路几十年未曾建成,仅有的一条便道还长假期间任意发公告(没有落款单位)假借修路修桥不准车辆通行,附近停车场管理和秩序等营商环境还需要加强。古镇东部与青浦连接不可通行机动车,北部停车场离核心景区太远等等。

  主要原因是产业规划及产业体系相对滞后,统筹考虑欠缺,发展理念存在不足,营商环境建设有待提升等。

  (一)健全古镇旅游规划体系,打造特色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全镇旅游规划,挖掘特色文化,深度引导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如演出、展览、赛事、音乐等和旅游的协同,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丰富旅游新体验,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古镇特色文化旅游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实现由景点旅游向古镇引领、镇村一体,文旅融合的高质量转型。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周边旅游交通标识,强化停车设施、自驾露营地、旅游驿站等建设,交通部门打通东部连接青浦、西部连接吴江等断头路,实现全天候通车,长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还古镇街道于民,采用与甪直、西湖类似模式,取消进入老街门票制,各景点一票通用。探索一日游变成沉浸式休闲度假游,引导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发展,发展夜游经济,提升旅游附加值。同时,改善旅游消费环境,老街不要过度商业化,也不要居住空心化,适当保留原住民,让外地游客亲眼目睹普通古镇人的日常生活,使古镇有不一样的风景,也让游客对古镇有更真实和更亲近的感觉。   (三)探索旅游热线。探索周边旅游资源协同,结合各自实际尽可能避免同质化发展,探索甪直、同里、黎里、周庄等旅游热线,形成热点资源旅游链,资源共享等。   (四)加大旅游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力度。大力培养旅游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本土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适应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过硬人才队伍。      

承办单位:
主办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吴中区政府;吴江区政府;昆山市政府;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4-05-07 15:50
办理类型: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020号提案的答复

 

叶志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古镇旅游业的建议》收悉,结合吴中区区政府、吴江区政府、昆山市政府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古镇古村是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发展的深厚土壤,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是苏州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乡愁牵挂。近年来,市文广旅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市古镇文旅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一、古镇文旅资源相关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8个中国传统村落。各级各类古镇古村中拥有各级文保单位316处,控制保护建筑217处,文物遗迹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东山村遗址)文物建筑江南文化特色的明清建筑居多,文物价值普遍较高。一是资源保护持续加强。发动全市各板块,按照9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与设施、文旅购品、人文活动,普查形成文旅资源的“总账本”和“一张图”。推动出台《苏州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促进苏州市重点旅游乡镇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二是载体建设持续提升。鼓励古镇古村依托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探索特色农业、文旅文创、健康养老、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产业项目。推动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主题游径建设,有机串联自然地理和人文风景,以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等为主题,支持古镇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三是古镇申遗持续推进。制定申遗方案,编制申遗文本,掘水乡古镇蕴藏的历史、艺术、建筑、生态多重价值持续开展江南水乡古镇遗产价值和申遗路径研究。按照世界遗产标准,提升古镇环境,保护水网基本格局,保持街巷原有尺度,全面整治古镇周边环境,为居民和游客创造良好的遗产环境。 

二、当前及下一步重点工作

结合您的意见建议,以及国家、省、市关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我局将紧紧围绕旅游目的地建设,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乡镇高质量发展工作。

一是传承历史文脉,加强古镇保护更新鼓励对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支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文化旅游、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产业,促进村落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市、区、镇涉旅国企作用,积极引导本土文旅公司参与旅游乡镇建设,强化对外招商引资和项目合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头部文旅企业特别是数字企业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和整合文旅资源,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围绕新兴市场需求,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调整旅游产品布局,促进旅游与农工商、文体、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鼓励创建“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等国际化品牌。

二是加快产品创新,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围绕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优化文旅资源配置,转型推出一批苏州特色文旅产品。加大对依托本地独特产业和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接待、传统手工艺制作、土特产品销售、特色餐饮服务的“特色”类等市场主体的服务支持力度。加强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开发体现乡土特色的文旅商品。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沉浸式、体验式、智慧化业态,打造热点消费场景,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品牌化打造文商旅融合消费场景,提高文旅消费品质。鼓励发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夜间消费活力。

三是完善公共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乡镇可进入性。优化停车场布局和管理,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优化旅游信息实时发布、在线预订、智能导游等功能,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加强旅游住宿和餐饮服务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品质化需求。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完善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提高游客体验感和便利度,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游客权益。

四是精准营销推广,擦亮乡镇旅游品牌。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利用多渠道宣传乡镇文旅资源和品牌形象。加强与OTA在线平台、新媒体平台合作,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开展联合营销活动,提高乡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广旅游资源,拓展客源市场。引导和加强重点旅游乡镇的营销互动和联合推广,强化乡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整合资源优势、凸显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苏州旅游乡镇品牌IP和形象识别系统。健全保护管理机制,有效促进古镇风貌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提升重点旅游乡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是践行生态文明,彰显人文经济价值。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持续改善水质、大气、声环境质量指标,保障生态安全。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古迹的保护和修缮,积极推广传统文化艺术。注重乡镇绿化,优化景观质量,提高景观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更加优美的游览环境。注重旅游业发展和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绿色旅游发展,推广环保理念和绿色出行方式,促进旅游产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六是落实以评促建,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建立健全旅游重点乡镇监测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通过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价将引导创新、强化服务、加强监督三大功能相结合,引导重点旅游乡镇的经验交流、协作互促,加强对重点旅游乡镇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政策服务,督促各项任务落细落实。激发各旅游重点乡镇创新活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创新案例,促进重点旅游乡镇与相关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和协同创新,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和创新经验,引导加强重点乡镇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引进或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419

 

联系人姓名:孙元平

联 系 电话69823051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吴中区政府、吴江区政府、昆山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