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五届三次会议

004.关于鼓励台胞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9-29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台联
建 议 号:
004

标 题:

关于鼓励台胞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议

建议内容:
  祖国大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台湾同胞施展才华、发展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苏州台胞参与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时代鱼米之乡的苏州农村必定大有可为。然而,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在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台湾同胞,了解他们的发展现状,发现台胞在投身乡村振兴在具体实践中还是会遇到一定困难的。

  当前,受民进党当局人为设置障碍的影响,两岸人员往来尚未恢复正常。但随着大陆的持续发展,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投身乡村振兴也是很多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台胞的选择。而目前台胞遇到的问题,具体集中在“地”、钱”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   (一)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2021年国务院台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农林22条措施”),“农林22条”提到用地方面的措施,是台胞最迫切需要的。台胞反映:一是对大陆农业用地政策了解不够。一些台胞认为只要花钱跟农民租地,签订合同就可以自由使用,其实不然,大陆相关部门对农业用地的租赁和使用有严格限制和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结果是台胞所租用的土地无法正常投入使用和生产经营。二是农业用地碎片化。苏州农业用地相对其他地方更加紧张,台胞投资的农业用地也相应紧张,一般有30-40亩已经相当不容易,一家台企100-200亩农业设施用地分散在几个地方,不便于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增加公司运营成本。   (二)资金问题。“钱从哪里来”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也是一道难题。大陆一系列的惠台政策出台,特别是“农林22条”为台胞通过融资扩大规模、拓展三农领域的业务提供便利。台胞反映:   1.两岸贷款利率差异较大。台湾银行业竞争激烈,银行间同质性过高,使得贷款利率较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台胞在台湾抵押贷款利率仅1点多,而大陆优惠政策叠加后,还要3点多,相差近2个点。   2.贷款的方式较为单一。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小台资企业往往还是以不动产抵押进行贷款,信用贷款还没有成为主流。很多台胞在农业经营上均不具备规模,也没有足够的农产品可以作为担保品。   

  台湾同胞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是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台胞可以为推动祖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强化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桥接“农林22条”与乡村振兴战略,畅通、优化台湾同胞参与路径。建议适时召开由政府牵头组织的多部门联席会议,邀请台商台企参加,找出找准台胞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制定出台鼓励引导台商台企参与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切实打通台商台企参与乡村振兴的“肠梗阻”。加强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及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梳理、整合各涉台、涉农优惠激励政策,着力解决台胞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土地和资金方面的困扰,在相关平台上公开办事指南,让台商台企能够方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二)强化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升级,充分发挥台湾地区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台湾地区在农业、旅游、文创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支持。大陆可以积极吸收台湾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可以借鉴推广福建“乡建乡创顾问”模式,广泛吸引台湾优秀团队、人才参与。借鉴和推广源起于福建省的“乡建乡创顾问”模式,灵活建立以个人、团队、企业为主体,以实习就业、项目指导、项目合作等形式的“台胞乡建乡创顾问”制度,吸引更多台湾建筑师、涉农专业人士、文创团队等台湾各类乡建乡创人才,为各地乡村提供规划设计、产业文创等“陪护式”服务。同时建议政府研究对台胞台企参与乡创乡建项目予以资金补助,政策上向参与乡村振兴的台湾团队倾斜。   (三)强化多元主体能动作用发挥,增强台湾同胞参与乡村振兴信心。充分发挥台联、台办、台协、两岸婚姻家庭协会等的作用,搭建台胞台商与政府部门沟通对接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各类涉农研究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与台湾各级农会、农业合作社等机构的非官方交流沟通与联系,推动民间合作。鼓励举办农业交流对接洽谈会,可由地方农村农业局、乡村振兴局牵头,台联、台办、台协、两岸婚姻家庭协会搭桥,组织投资乡村振兴台商考察团赴相关地区洽谈对接,并以台商台企代表现身说法的形式,以台引台,拓展台商台企与乡村的沟通交流渠道。通过分享乡建乡创做法及成功经验,共同探讨合作路径,增强台商台企投资信心。   

承办单位:
主办苏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协办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4-06-07 10:36
办理类型: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004提案的答复

 

台联全体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鼓励台胞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经与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调研,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积极支持台胞台企在苏州发展现代农业,致力于打造两岸乡村振兴合作的新典范。

一是认真落实“农林22条措施”,重新修订《关于促进苏州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鼓励台资农业企业参与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定,推动两岸农业生产技术交流。同时,加强政策宣讲,积极引导台资农业企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昆山市设立昆农贷资金池,帮助台企台胞以较低成本筹措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截至2022年底,累计授信57笔,发放贷款1.05亿元,为台企台胞等涉农主体节约融资成本317万元。来自台湾南投县的茶娘叶素珍在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减免租金的政策优惠和帮扶支持下,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将传统的茶叶种植与现代休闲农业相结合成功打造集品茶、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庄,推动乡村振兴新业态发展

二是创新交流形式,推动两岸乡村交流融合发展迈入新高度。借助苏台两地文化交流契机与平台,大力推动两岸农业人才互动交流,强化特色项目、优势资源、成功案例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两岸乡村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农耕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新农民故事会暨海峡两岸青年农民交流活动乡村振兴杯第三届苏州市农民体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江南水乡摇橹邀请赛,承办全国台联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研习营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乡村交流活动,相互借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乡村发展理念和模式,为两岸农民、青年等群体搭建了沟通互动的桥梁,激发了台湾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事业的积极性,为两岸青年农业合作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掀起了两岸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热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两岸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强青年人才的交流与培养,探索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更多创新项目落地实施,让两岸乡村振兴事业不断结出丰硕成果,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一是扩展宣传新“渠道”。通过台企走访、调研等多个渠道宣传苏州农业用地政策,让广大台胞了解苏州耕地保护政策和农业用地租赁、使用上的限制和要求;联合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农业用地调研,掌握农业用地基本情况,为实现台企规模化管理、集约化运营,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二是丰富贷款新“途径”。联合相关金融部门,研究推出新型乡村振兴融资工具,扩大已有昆农贷资金池帮助台胞台企以较低成本筹措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研究信用贷款新模式,进一步丰富农业生产贷款担保品种类。三是强化保障新“举措”。加强与台胞台企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及时倾听他们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诉求与建议,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制定个性化的保障方案,针对不同台胞台企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政策落实、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精准化的支持;加强与其他地区在涉台农业保障方面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不断借鉴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持续完善和优化本地的保障新举措,切实为台胞台企参与苏州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你们的宝贵建议,为我们在鼓励台胞投身乡村振兴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将充分汲取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202467

 

 


 

 

 

 

 

 

 

 

 

 

 

 

 

 

 

 

 

抄送:市提案委、市办公室

苏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20246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