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五届三次会议

011.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9-29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李艺
建 议 号:
011

标 题: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无废城市”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废弃物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无废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目标。例如国际社会成立了“无废国际联盟”、欧洲国家成立了“无废欧洲网络”、日本成立了“无废研究院”等组织。201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1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创新驱动,上马了多个项目。例如,无锡光电新材料科技园建设了一般工业固废智能转运中心,泗洪县魏营镇打造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岛项目,沙钢集团、扬子江药业等龙头企业正在开展“无废集团”建设等。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苏州正在其中。

  (一)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相关行业管理依然比较分散,固废监管内容、固废环境控制技术与环保资本的对接机制和平台建设还不完善;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矛盾和压力较大,一些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固废产生量较高的产业项目依然存在;   (三)推行无废绿色生活方式还存在较大压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缺乏硬约束,节能环保意识薄弱、主动性差,垃圾分类处置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同质化建设,未能推出具有苏州城市特色的建设理念与建设方案。

  (一)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的联动机制。建立市区(县级市)两级“无废城市”跨部门协作机制,区域内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综合执法、商务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无废城市”协调机构,制定协作机制,明确目标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和保障措施等,逐项分解工作任务,打造“绿色评分表”,设立评分标准,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二)建设“无废城市”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在在原料采购环节实施绿色采购,采购可回收、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的原材料;在生产工艺方面坚持绿色技术导向,尽可能选择绿色工艺,实现废物源头减量;在物流环节使用绿色物流,减少物流流程的包装消耗,减少物流环节污染。充分利用苏州市现有各类服务平台例如“苏周到”等,搭建或打造固废综合利用信息平台,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交易信息服务,为产废和利废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构建“互联网+服务+监管”数字化环境监管体系。充分利用苏州市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优势,运用“5G+大数据+AI”,加快建设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实现固废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鼓励企业建立生产、安全、环保、设备、视频监控等运营系统,与政府智慧管理平台对接,实现动态监管和风险预警。   (四)加强新兴产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针对光伏发电、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固体废物回收处理难题,建议提前做好布局:在建立收集体系方面,参照国家电器电子和铅蓄电池管理模式,制定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办法,鼓励生产企业试点建设回收网络;在培育利用企业方面,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自动化智能化拆解专用装备,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每个区(县级市)扶持1-2家规模化回收利用企业,满足各地新兴产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需求。   (五)加快推进“无废景区”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苏州城乡处处是景,需要系统谋划景区“无废”管理思路。1.量化建设“无废景区”评价指标,包括组织管理、生态维护、整体环境、污染防治、固废管理、宣传活动等,各级景区根据建设情况申请“无废景区”挂牌,对建设不合格的景区,要求重新建设;2.打造“示范景区”,依据古典园林、特色小镇、现代园区等各个景点的特点,推出特色“绿色”旅游路线,发展“低碳”游;3.宣传"生态模范“人物及事例,打造各景点的生态环境IP形象,让“无废”理念浸润到每一个场景。   

承办单位:
主办苏州市生态环境局
协办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水务局;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4-05-30 10:36
办理类型: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已按期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