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五届二次会议

004.关于建设专精特新服务基地,助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9-24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市九三学社
建 议 号:
004

标 题:

关于建设专精特新服务基地,助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自2022年的“新年第一会”提出打造“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和协同发力,全力开展全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建设工作。然而,对形成“产业创新集群”起到关键作用的“创新服务业”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直至2022年8月,苏州市政府陆续发布了关于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文件,坚定了苏州市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决心。   

  目前,苏州市的创新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创新服务业,来支撑苏州市的“科技创新”力量高质量赋能“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一方面需要在“科技创新”领域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目标作为切入点;另一方面需要建设一个具有创新属性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服务业聚集区,来作为苏州市打造创新服务业集群的孵化器和示范区,推动苏州市全域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处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核心位置,是苏州市“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是创新服务业提供赋能服务的核心目标;同时,环太湖科创圈和吴淞江科创带是苏州市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先行区,位于太湖新城的花港湾片区是科创圈带的交汇点和“创新引擎”,是苏州市发展创新服务业集群的天然落脚点。   

  为此,建议在吴江太湖新城花港湾片区打造一个“专精特新”服务基地,设立“一院、两区、三中心、一加速器”七大功能模块,助力苏州市高质量打造创新服务业集群,赋能全市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一)成立一个“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由太湖新城区域内的高等院校牵头,联合“专精特新”精英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共建“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发展载体,构筑“专精特新”教育和产业赋能体系,服务专精特新总部基地建设。   (二)打造两个“创新策源”功能区   1.未来科技创新街区。面向重点产业方向打造科技创新实验室集群,以原创性和引领性前沿技术研发功能为核心,同时植入街区和社区元素,为青少年学生群体打造一个科技与创新的“科普启蒙”基地;   2.未来产业研究院集聚区。打造一个服务苏州市优势产业发展的“智库”集群,为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规划和指导服务。   (三)设立三个“科创服务”赋能中心   1.知识产权赋能中心。以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为主线,精准赋能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管理,服务全市重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薄弱环节;   2.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聚焦服务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成果,聚集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硬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形成专业完善的赋能服务体系,加速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   3.未来技术和产业展示中心。提取“创新引擎”为核心主题,全面呈现太湖新城打造国家级湖区创新能力的高点和亮点,展示“专精特新”精英企业形象,展现发展产业创新集群的成果和硬实力。   (四)打造一个“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加速器   联合北交所挂牌设立一个面向“专精特新”精英企业的上市服务机构,集聚一线券商、直投基金、投资机构和专家团队,打造一站式“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辅导服务窗口,助力精英企业冲刺登陆北交所。   通过在花港湾片区打造“专精特新”服务基地,一方面,可聚集一批高能级的数字赋能型、知识驱动型的创新服务主体,为苏州市打造一个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服务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可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精准匹配央企国企、科研机构、各产业群主和链主企业等创新资源,参与共建基地科创功能模块;未来,基地将成为花港湾片区“创新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赋能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多样化的创新活动,不断的提升苏州市硬核实力,进一步推动苏州市整体创新效能的提升、创新能级的跃升。   

承办单位:
主办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协办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吴江区政府;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3-05-09 16:46
办理类型: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九三学社苏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建设专精特新服务基地,助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举措
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市区两级上下联动,一方面不断优化科技服务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加大服务力度,推动科技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助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聚焦“专精特新”,加快中小企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供动能。
一是认真落实服务政策,逐步拓宽服务覆盖面。苏州市、吴江区持续落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创新生态系统实施意见、新一轮“55352”人才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22年吴江区科技服务业总收入41.97亿元,其中纳统的规上服务机构60家(统计51家,科技9家),服务收入28.98亿元,占比达69.05%。
二是提升科创孵化载体承载,服务基础不断夯实。苏州市、吴江区持续推进孵化载体提档升级,对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引培等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吴江区现有9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5家),2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5家),2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2家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吴江区省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面积达37.1万平方米,拥有创业导师339人,从业服务人员308人。
三是加强研发服务载体建设,服务能级逐步提升。苏州市、吴江区不断加大研发服务载体建设力度,稳步推进清华汽研院二期、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苏州微光电子融合技术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等重大科创载体平台建设。支持36家优势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高质量研发机构,大力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吴江区3家单位获批苏州市创新联合体项目,为产业技术需求提供了更高质量研发服务。
四是聚焦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加强服务业细分领域建设。苏州市、吴江区积极推进高性能功能纤维领域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恒力、盛虹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依托“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创新建设,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商业化应用、检测与标准、品牌推广、资本的全产业链的创新联盟,致力于开展先进功能纤维领域的技术研发服务。
五是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2022年10月出台《苏州市金融支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方案》,从构建特色经营体系以提升服务专业性、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以提升服务精准性、强化银企对接机制以提升服务主动性、强化降本减费机制以提升服务普惠性、强化政策支持机制以提升服务保障性、强化考核推进机制以提升服务持续性等六个方面制定19条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目前9家银行已经推出专精特新贷款产品,产品额度在3000万元以上。
六是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综合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中心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载体。推动数字化转型,综合运用专项贷款贴息、免费诊断服务等政策举措,建设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示范标杆工厂。注重纾困解难,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苏州市、吴江区将紧扣《苏州市打造科技服务业发展先导城市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立足吴江先进材料产业优势,加大对科技服务机构的奖励支持,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一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在市级层面探索开展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提升企业科技成果供给能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依托“苏州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深化科技创新券扶持研发资源使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领域的政策措施,提升科技创新券发展成效,增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聚焦为产业创新集群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为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业化和综合性服务,遴选扶持一批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平台丰富服务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释放优质创新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实施本土科技服务骨干机构培育计划,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基地建设,汇集高端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打造服务品牌,努力构建贯通产业上下游的科技服务链。
二是加大科技服务机构引进建设力度。吴江区层面,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契机,引导长三角科技服务机构将总部移至示范区内,吸引知名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在吴江区建立分支机构,以点带面,以合资、合作方式引进优质科技服务机构,以此为平台,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发挥重大平台策源功能,推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积极参与苏州实验室体系建设,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以联合共建、参与建设等方式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服务水平。
三是注重提升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市级层面和吴江区层面共同加大对现有科技服务机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科技咨询师、科技评估师、项目管理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培训和执业资质考核认定工作,努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懂管理、善经营、熟悉行业规则的新兴服务业专业人才团队。
四是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关于强化机制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和新兴服务业细分领域发展的工作意见》《苏州市吴江区关于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创新集群重点领域和新兴服务业细分领域,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提升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培育壮大研发服务产业。培育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科技评估、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和机构,加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建设,为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企业集群,推动吴江区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着力提升吴江区先进材料产业能级。加强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系统布局,前瞻把握先进材料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立足吴江区优势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纺织纤维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光电通信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开展针对性招商,引领细分领域竞争力提升。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加快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加快布局产业链。全面实施产业链“攀高、补短、育新”三大工程,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科创载体等形成产业创新联盟,深化产业链协同联动创新。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5月8日   


联系人姓名:廖希明
联系电话:65230762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吴江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