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刘纯 | 建 议 号: | 066 |
标 题: | 关于系统整治黑网吧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近年来,我市对黑网吧虽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但是屡禁不绝。从经营特点看。一是黑网吧的规模小。从近年公安机关查处的情况看,黑网吧的终端数量一般在20台至40台左右,管理人员一般只需要2人左右。二是经营地点多选择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民房内。在最高峰时期,我市黑网吧数量达到2000多家,吴中区甪直、红庄等地城乡接合部地区占1500家。这些地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黑网吧客源丰富,而且此类地区道路狭窄交错相通,房屋内部结构复杂,很难被执法者发现。三是为招揽顾客不择手段。在执法检查和专项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不少黑网吧为了招揽顾客,采取多种经营手段满足顾客需求,除了提供饮料、食品、香烟外,有的甚至利用淫秽色情视频吸引顾客。四是经营场所简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黑网吧经营者为减少经济投入,选择的经营场地往往空间狭小、设施简陋,缺乏最基本的消防设备,电线连接混乱,通风条件差,大多黑网吧往往没有消防应急出口,仅开有一扇小门。为了逃避检查,有的甚至在营业期间和晚上采取反锁、拉下卷闸等方式进行经营。五是缺乏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由于黑网吧没有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缺乏监管。因此,一些不法分子选择利用黑网吧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如:实施网络诈骗、赌博或在网上销售违禁品等。
从黑网吧上网人员特征来看。一是外来人务工员。此类人员大多租住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房租较低的区域。他们因打工、经商等原因从外地来到苏州,人地生疏、社会关系简单、经济条件较差,业余生活单调,由于租住地一般不具备上网条件,此类地区正规网吧较少,于是黑网吧成了他们消遣娱乐的最佳选择。二是学生。随着网吧实名登记上网制度的落实,政府部门对正规网吧管理越来越严格,未成年学生无法进入正规网吧上网。在学校、家长的限制下,学生上网机会很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于是对未成年人上网没有限制的黑网吧就自然成为未成年人最“理想”的上网场所。 黑网吧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周边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远离区县行政中心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部分区域都位于大中型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范围之外,镇(村)提供的文化内容匮乏,多以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为主,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文化娱乐设施。以吴中区甪直镇凌港村为例,周边厂房密集,目前只有“甪直梦之城”一处小型综合体,有1家网咖和1家足浴店。部分受访者也反应周边都没有可以消费的娱乐场所,公共文化设施距离也很远,平时没有可以娱乐消遣的地方,到最近的商业综合体需乘坐50分钟的公共交通。城乡结合部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导致很多有需求的年轻人只能到黑网吧进行消费。
2.网吧审批条件过于严苛、繁琐。近些年苏州市针对网吧经营许可的基础条件、办理流程逐年增加、愈发复杂,政府审批效率低下。网吧经营业主想要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或相关手续,前后需要5个部门(文化、工商、电信、消防和公安)的审核批准,手续复杂流程过长,往往从申请到取得资质许可长达半年之久。这就导致有的经营者干脆放弃正常经营许可,开办经营黑网吧;有的经营者在取得营业执照成为正规网吧后,为迅速收回投入成本,无视政策要求,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或通宵经营。
3.黑网吧屡禁不止易死灰复燃。现阶段,虽然政府部门查处取缔黑网吧的力度不减,但是黑网吧极易死灰复燃。一是黑网吧因其规模小、投入少、利润高,经营方式灵活,逃避打击能力特别强。二是黑网吧的查处取缔多以专项行动等运动式执法形式出现,这样容易形成执法空档期。黑网吧业主往往紧盯相关执法部门,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即关门停业,专项行动结束又继续经营。三是黑网吧经营的违法成本低。由于大多黑网吧业主为弱势群体,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并没收相关上网设备后,黑网吧业主往往对行政罚款置之不理导致执行难。
4.社会力量参与黑网吧治理程度低。苏州现阶段网吧行业管理和黑网吧治理工作主要依赖于政府各职能部门。虽然苏州市网吧行业协会已于2005年1月份成立,但其发展速度较慢力量薄弱,工作主要停留在行业内部协调方面,对行业整体的发展、规划、治理等工作参与较少,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少,作用发挥不明显。另外,公民参与黑网吧治理的意识淡漠,除学生家长、中小学老师外,其他人往往对黑网吧视而不见,有些甚至经常光顾,纵容其肆意发展,这种社会环境无形中助长了黑网吧的不正之风,给黑网吧治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1.提高公共文化供给。一方面,构建区域中和性文化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地区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除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属性较强的服务,也可兼容影剧院等经营性文化设施,从而提高文化设施薄弱地区的供给水平。另一方面,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上网需求大,探索建设乡镇信息服务站,政府可以扶持和鼓励网吧经营者到农村去开办正规网吧,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上网需求,不给黑网吧留滋生和蔓延的机会。
2.试行审批一元化、简化许可程序。网吧行政审批的最终目的是要规范网吧准入机制,简化网吧经营许可、消防安全、营业执照等行政审批手续,有利于网吧业主们抓住市场机会,避免了投资者对繁杂的审批手续的排斥心理。建议探索推行网吧审批的一元化模式,由文化部门一家发证即可,将监管重点由前置许可转为事后监控和后续管理上来,监管上奖惩分明保证网吧质量。
3.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从黑网吧经营者的人员结构来看,大多数为失地农民、下岗职工或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这类人群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漠;缺乏工作技能,没有正当职业,经济收入低。应当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无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鼓励、扶持和引导他们积极就业、创业,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4.充分发挥网吧协会作用。网吧行业协会对促进网吧行业健康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制定行业规范、引导网吧合法经营、促进网吧行业发展。要积极构建以行业监管为主、政府强制为辅,实行政府与行业协会协同监管的治理格局。从苏州市网吧行业协会发展现状来看,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当积极筹建各县(区)网吧协会分会,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重点做好行业与政府、行业与社会以及内部各会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会员单位利益,规范网吧市场秩序,推进黑网吧治理工作,促进网吧市场健康发展。
5.鼓励公民参与治理,完善社会监督功能。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黑网吧治理,解决黑网吧隐蔽性强、发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市民积极参政议政,为黑网吧的治理工作建言献策。充分发挥街道办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退休人员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黑网吧治理工作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治理环境,让黑网吧无处藏身。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
协办 | 苏州市公安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3-09-15 15:43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 第066号提案的答复 刘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系统整治黑网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下简称“网吧”)是指通过计算机等装置向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网吧、电脑休闲室等营业性场所,由县级以上文化、公安、工商、电信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管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设备价格下降、家庭网络普及和手机性能提升,市民群众对网吧消费的需求也随之下降,我市网吧数量和规模均有所收缩,截止2022年底,全市共有网吧1149家。为规范网吧经营者经营行为,维护公众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主管部门一方面简化审批流程,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另一方面严厉打击无证照“黑网吧”,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优化服务,降低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让网吧经营者方便快捷取得相关证照,避免因审批条件严苛繁琐而使经营者放弃正规经营。一是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市公安局按照省公安厅《关于推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告知承诺制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信息网络安全审核告知承诺制。网吧申请人向公安机关承诺符合信息网络安全审核条件的,经公安机关确认后当场签署承诺书并在网上公示,承诺书统一由各地公安政务服务部门直接流转给属地文化部门。二是简化办件材料。强化政务信息互通,文化审批部门对网吧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从业资格证书等直接关联电子证照的材料实行免于提交,减少提交材料数量。三是压缩审批时间。申请人可在各县级市(区)文化行政审批窗口直接递交纸质材料,也可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线上不见面申请,办结时间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平均3个工作日。 二、部门联动,严厉打击整治黑网吧。对黑网吧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升黑网吧违规经营成本,让网吧经营者主动选择正规经营。一是开展集中整治。2019年以来,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以扫黑除恶、“331”安全整治为契机,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针对黑网吧开展多轮集中整治行动,共整治黑网吧492家,其中取缔56家,关停418家,引导办证18家。二是开展回头看核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牵头各板块文化执法大队,对黑网吧经营场所进行全覆盖逐一回头看核查,并统一规范建立一户一档。从核查情况来看,大部分黑网吧原址已转变经营业态,或者房屋已拆除,部分符合条件的黑网吧,经宣传教育引导,已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成为正规网吧,并纳入行业管理。三是保持高压态势抓新增露头。全市公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日常执法监管,深入排查无证经营线索,同时畅通举报渠道,认真做好举报线索现场核查工作,确保新增黑网吧早发现、早查处。 三、完善机制,注重源头管控。市公安、消防、文化等部门定期召开依法整治无证无照网吧联席会议,总结经验,畅通信息。各板块主管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将网吧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吴中区将无证文化场所整治纳入文体旅条线年度考核范围,总计6分,要求各乡镇、街道强化文化市场属地管理职能,健全基层文化市场监管网络,成立乡镇、街道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文化市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不少于1次,无证经营企业每存在1家扣0.2分,无证经营企业数在上一年基础上,每增加一家扣0.5分,通过考核“指挥棒”,夯实基层文化市场监管基础。 感谢您和市委宣传部一直以来对文化市场的关心指导。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提案建议,进一步简化网吧审批手续,增加优秀公共文化供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共建共治良好局面,持续推进黑网吧治理工作。 一是推进开办网吧“一件事”改革。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推进开办网吧“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改革,针对开办网吧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按照“一张清单、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反馈、一次分办、一窗出件、一号服务”要求,通过部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并联审批等方式,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降低正规网吧准入门槛。 二是加大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按照深化构建城乡“10分钟文化圈2.0版”目标要求,不断延展图书馆、文化馆等基层文化服务网络,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空间建设运营,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各类群众文化团队、文化志愿者创造性、积极性,广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提供更加多样的文化服务。加强对我市公共文化云、智慧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建设成果的宣传推广,让市民群众通过信息技术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健全黑网吧长效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公安、文化、市场监管、电信等部门协调联动,加强对“黑网吧”的日常排摸和梳理,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增强监管执法合力,对“黑网吧”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定期总结治理情况、经验做法及薄弱环节,提升监管成效。 四是营造黑网吧社会共治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网吧义务监督员”等群众组织力量,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黑网吧”治理的良好氛围。发挥好网吧行业协会作用,指导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引导网吧行业合规经营、健康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市场的关心关注,我们诚挚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督促我们做好文旅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全市文化市场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市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贡献更多力量。 2023年9月14日 联系人:汤祝玮 联系电话:0512-69823034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苏州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