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五届一次会议

004.关于建立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11-17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市九三学社
建 议 号:
004

标 题:

关于建立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建议

建议内容:
     据2020年苏州市户籍人口统计年报,苏州60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为25.32%,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户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了84.04岁,人的寿命越来越长,需要养老的服务内容和措施越来越多。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人口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责任,人民的需求,是构建苏州“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         
     目前的养老形式,主要是居家为基础(90%)、社区为依托(7%)、机构为补充(3%)的“9073”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   
     基于此,我们建议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即社区老人从居住地出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舒适的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养老服务,社会力量和居民个人提供的志愿养老服务,市场机制提供的养老服务以及特色养老服务等。   一、科学制定“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服务内容   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应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社区养老和家庭服务需要多元化结合。   1.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包括以:居家服务、家庭照顾为主体。   2.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老年食堂及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梯、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   3.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健康养老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上门配药。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健康养老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由社区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   4.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5.设立社区养老热线电话。老年人只要拨打热线电话,就可享受包含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上门专业服务。依托“互联网+”,打造线上养老服务平台,以家政、维修、餐饮、照护、康复团队为服务支撑,打造线下快捷、便利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对老年人的医、食、住、行、玩等,进行全面健康管理、实施精准性老龄医疗,并防范老龄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建立高素质、拥有医学知识的养老护理员队伍   依托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护理员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高素质、拥有医学知识的护理员数量严重缺乏。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护理员的培养力度,由二级或三级医院承担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并联合各医院属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派家庭医生分片服务。家庭医生的服务分为基本服务和个性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包括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个性服务指对特殊病人开展上门服务,根据个体化需求提供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转诊等一系列工作。   三、多措并举解决资金来源   建议设计“三个服务清单”,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中的服务由政府购买,普惠性养老服务清单由老年人支付部分费用,市场服务清单按市场定价收费。随着长期护理险的普及和推广,政府提供专用补贴,会有更多人接受这种服务。例如上海长期护理险的推行,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27项,临床护理15项,其中临床护理需要专业护士完成,挂钩医院和社区养老机构提供居家照护的报销比例达90%,报销后,执业护士提供照护服务,个人自费为8元/小时,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提供照护服务,个人自费为6.5元/小时。养老机构照护的报销比例为85%,大大减轻老人的养老负担。   四、建造养老社区   结合“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建立,加强社区和老人居住场所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建设,提供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实现基础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生养老服务格局,建造养老社区。      

承办单位:
主办 苏州市民政局
协办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2-07-28 11:27
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 004 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 15 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顺应了大多数老年人 不离家庭、不出社区 的养老意愿,契合苏州老年人 原居安老 的生活习惯,是构建苏州多元化养老服务格局的重要内容。贵社提出的 关于建立 15 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建议 提案,切中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实际,对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先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康养集团和吴中区、工业园区等地调研养老服务工作, 7 13 日又专题调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对提案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全力打造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方便、快捷、舒适的“苏式颐养”,我们在推进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紧扣“三聚”:

一、聚力“三个强化”,筑牢养老服务发展根基

注重抓实抓细基础工作,织密 人人享有、处处可及 就近就便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一是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构建一个条例、两项规划、 N 个意见办法的 “1+2+N” 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系列政策体系。二是强化服务设施供给。积极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已通过新建、改建、盘活闲置资源等措施,全市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2170 个、老年人活动中心或活动室 492 个,实现社区(村)全覆盖。三是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对养老护理人员实施落户苏州、免费培训、持证奖励、特岗补贴、入职奖励、评选表扬等激励政策。目前全市建有 10 个培训基地, 67 家实训基地,岗前培训率达 100% ,持证上岗率达到 92.6% ;今年累计已培训养老护理员 5600 余人。

二、聚焦 均衡优质 ,提升养老服务发展水平

统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构建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一是着力推进家庭养老。首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家庭养老夜间照护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起居照料、精神陪护、应急处理等服务。今年已累计服务老年居民约 32 万人次。二是着力推进社区养老。扶持各类市场主体运营社区老年助餐设施,通过 中央厨房 + 日照中心食堂 + 助餐点 的布点模式和 互联网 + 配送餐 的服务模式,推动建立了 2228 个老年人助餐点。三是着力推进医养结合。积极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医务室、护理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有效融合,形成资源互用、优势互补的服务模式。

三、聚力 资源整合 ,创新养老服务发展路径

链接社会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用改革和发展思维,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推动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目前,全市 42 个村(社区)被列为市级老年友好示范社区试点单位。二是推动 社区 + 物业 + 养老 服务。赋能物业企业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实施 社区 + 物业 + 养老 融合发展的苏州路径。今年全市参与试点工作的物业企业共 52 家,首批入围试点项目共 85 个,涉及 40 个街道(镇)、 81 个社区(村)。三是推动 苏颐养 1 号店 服务。以社区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打造社区助老服务新模式,持续做优 苏颐养 1 号店 品牌,从去年项目启动到现在,全市已建成 226 家线下社区店。四是市场化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 政府补一点、家庭掏一点、企业贴一点 三个一点模式,在保障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动态改造的同时,向社会上有需求老年人家庭拓展延伸。 2021 年为 3987 户家庭实施改造,今年拟改造 10000 户。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老年群体的美好期待和多元化需求,对标人大政协对养老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新建议,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目标和愿景,还存在不少差距。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失能、空巢、独居等养老服务重点对象持续增加,对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亟待重视,主要表现为:社区养老服务内涵不丰富、设施布局不均衡、供需不匹配、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等现实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局围绕建设 苏式颐养 品牌,协同发改、卫健、资规、住建、人社等相关部门力量,推出更多扎实有效的举措,致力于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倾力打造供给高质量、服务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

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规划设施有效落地

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一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社区养老服务 “1+N” 计划,即在一个社区(村)建 1 个功能多、面积大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村)内其它住宅小区建小型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或老年人活动室。二是落实 四同步 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拟出台《苏州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新建住宅区按 四个同步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达标,建立长效机制;老旧住宅区通过置换、购买等方式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三是加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督促各地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尽早竣工,尽快投入使用;同时,抓好未建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立项开工,今年拟开工建设 6 个项目。

二、提升康养服务,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进一步优化完善医养结合现行政策,促进 医疗 养老 融合发展,建立养老、医疗一体化发展协同管理机制。一是扩大居家社区医养结合覆盖面。配合卫健部门,加快家庭病床建设,提升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积极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在社区层面开展老年认知症的早期筛查、志愿服务、家庭成员心理支持以及服务资源介入,搭建社区认知症关爱平台。二是协调推进长护险提标扩面。联合医保、财政等部门,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和发展,探索将老年人急需的医疗康复护理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或长护险范畴,满足老年人健康护理实际需求。三是扩大智慧医疗覆盖面。协调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完善医养结合信息管理模块,全面发展 居家、社区、机构 三位一体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开展 互联网 + 云医(医疗、医药) ,为老人提供线上问诊、线上配药、送药到家等服务。

三、强化服务保障,构建多元服务体系

把握社区养老服务多元需求和发展规律,统筹处理总量与结构、速度与质量之间关系,推动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在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社区探索开发公益性岗位,弥补我市养老从业人才缺口。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增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加快培养老年服务、健康、保健、护理、康复、营养、社工等专业人才。二是促进综合监管依法高效。出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级评定办法》,建立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和发展评价机制、安全生产管理和疫情防控制度,防范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三是积极助推康养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将养老服务业纳入服务业发展总体布局,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发挥康养集团龙头示范作用,推动康养旅居、医疗健康等更多项目在社区居家落地见效,助推康养 全产业链 发展。推进 养老 + 金融 服务模式,借助金融行业资源优势,扩宽养老服务行业投资融资渠道。

 

 

苏州市民政局

2022 7 27

人:臧道艳

联系电话: 82280270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