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四届五次会议

004.关于整体提升大运河苏州段滨河景观空间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21-11-22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市民革
建 议 号:
004

标 题:

关于整体提升大运河苏州段滨河景观空间的几点建议

建议内容: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文化标志之一。大运河苏州段位于大运河中部,属于江南运河的一部分,目前仍保有行洪、供水(含调水)、排涝、航运等河道功能,河道等级为2级,航道等级为3级。
  调研发现,大运河苏州段仍具有较大的通航能力,对大运河的保护也不能等同于一般文化遗产,应当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目前运河保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沿河工厂较多。大运河周边由于陆路、水路运输条件便利,保留了较多工厂,部分河段还设有货运码头,整体环境不容乐观,有待整治提升。   缺少步行联系。如大运河澹台湖至太浦河段西侧与国道相邻,是重型货运客车南北向的必经之路,缺少主城生活区与大运河的步行联系,周边居民的可达性较差。   没有统一标示。整个江南运河苏州段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沿岸的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包括盘门、宝带桥、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吴江古纤道,但各个景点之间较为孤立,缺少统一的视觉标识及游览路线图。
  对此,我们建议,应当区别对待运河文化遗产和其他文化遗产、运河滨水空间和一般滨水空间,在保留其原本航运及水利功能的前提下,提升整体滨河景观空间。   一是优化滨河环境,挖掘运河沿线产业主题游览线路。运河沿线不同于一般滨河景观,目前仍存在大量产业用地,部分企业依托沿河水陆运输建设货运码头。在保护滨河生态景观的同时,也应当保证优良产业健康平稳运作,并促进其发展。建议一方面加大对滨河企业环境整改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滨河企业大力打造企业特色景观。可以考虑结合部分江南特色产业,如造纸业、纺织业、印染业、环保产业等,以及几个比较知名的企业,如苏州山鹰纸业纸品有限公司、上海红双喜体育用品苏州有限公司等,打造一条精品的产业主题游览线路,通过企业开辟专门的游客游览路线,开放部分生产线参观,展出各个时代的生产工艺等方式,让各地的游客了解江南特色产业的生产方式、历史沿革。还可以考虑让游客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寓教于乐,达到对企业产品的推广与宣传作用。   二是合理规划慢行、车行及水陆交通流线。首先要确保运河沿线的慢行步道,慢行步道的设计可以结合周边文化街区、健身步道等综合规划考虑,满足周边居民出行及健身需求,同时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其次可以考虑在运河沿线的国道旁设置一条机动车辅道,通过绿化带隔离,作为观光车辆及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与货运车道隔离,保障安全的同时提高观感。同时,考虑到运河通航的特殊性,在加强水上交通管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分阶段开放运河游船线路及码头,与护城河环通,打造运河水路游览线路。   三是打通上下游运河沿岸设计,建立统一形象标识。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瑰宝,各个地区不应割裂设计,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形象设计标识,打造对应的文创品牌。各个地区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子标识,结合城市风貌分段进行重点设计。苏州段可以先行通过统一形象标识设计、开通运河沿线旅游专线、绘制运河旅游地图等方式,打通上下游景点,形成一个连续的链条。在景点设计上,可以考虑综合的运河沿线景点打卡标识(类似世博会护照一样的小本本)或运河沿线景点旅游年卡,以运河为单位而不仅仅以行政区域进行划分,提升大运河整体的文旅价值。

承办单位:
主办苏州市委宣传部
协办姑苏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吴江区政府;相城区政府;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吴中区政府;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1-05-25 14:22
办理类型: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市民革:

《关于整体提升大运河苏州段滨河景观空间的几点建议》(第004号)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市民革对我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建议后,市运河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运河办)认真研究、梳理建议中提到的相关问题,并与相关部门、沿线各区就提案关心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大运河苏州段概况

大运河苏州段北起相城区望亭五七桥,南至吴江区桃源油车墩,纵贯南北96公里(其中苏州境内81公里,江浙两省交界段约15公里),纵跨5个区,14个街道,9个乡镇,与望虞河、吴淞江、太浦河等河道,沟通黄金水道长江,串联太湖、阳澄湖、独墅湖等众多湖泊。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是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14.2平方公里的古城被整体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由河道(含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等)和山塘街区、云岩寺塔、平江街区、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和吴江运河古纤道等7个遗产点段组成。苏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9个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6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大运河苏州段每天通过的船只约有6000艘以上,断面货流密度在1.3亿吨左右。  

二、我市关于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工作大局,率先探索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积极成效。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建立了一组一办一院工作机制,成立苏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宣传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相关工作。依托苏州大学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是编制相关规划。构建“1+1+N”规划体系,2019年以来,市运河办牵头组织编制并印发《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基本完成《苏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实施规划》以建设大运河最精彩一段为目标,着力构建精致文化长廊、精美生态长廊、精彩旅游长廊。沿线各区或市各相关部门也在同步推进或配合上级部门编制相关规划,吴江区、吴中区完成本地大运河规划编制。

三是建设苏州运河十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作出以运河十景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苏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今年1月,《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作方案》发布,着重建设或提升十大主体工程和六大配套工程项目,其中主体工程项目突出运河文化内涵挖掘、景区环境整治、旅游品质提升,配套工程项目聚焦运河沿线风貌、环境保护、交通组织、防汛抗洪等工作。目前,市运河办牵头梳理形成季度推进表,51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建设主体单位,各项目建设加快实施。

四是设立运河文旅基金。成立苏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去年获批省第一批区域子基金,基金规模远期规划8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5亿元,目前第二期出资已经到位。已通过直投项目1个、市场化子基金2个,认缴金额8000万,直投项目完成3000万出资,2个子基金已完成合伙协议签署和工商设立及相关出资工作。

五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了市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库,年度动态调整,2019年确定六大工程”32个重点建设项目,2020年梳理2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311.26亿元,桃花坞片区综治工程纳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由省领导挂钩联系推进。按照一带、两心、四镇、八园、多点的总体布局和“1+2+N”功能定位,完成苏州段堤防加固和景观工程。

六是建设运河综合数据平台。按照国家数字运河建设要求,去年底已完成大运河综合大数据平台一期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对运河相关工作进行动态管理、综合分析和实时展示,二期项目以大运河网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主要任务,目前项目已列入市大数据局2021年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计划,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和咨询。

七是讲好运河故事。成功举办江南运河文化论坛,举办新年走大运健步活动等一批运河主题群文活动、体育赛事、特色展览展会,《苏州大运河史》和主题绘本计划今年出版。运河主题舞台剧《河》年初完成首演,今年进行全国巡演(目前已巡演19场)。启动运河十景文化内涵研究工作,推进《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编纂,推出多个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组织编写典型案例,对接央视《大运河》纪录片拍摄,全方位、多层次讲述苏州运河故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将以运河十景为引领,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强化工作统筹协调、深化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持续推进宣传推介,努力推动运河文化产业集聚区、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简报制度,建立运河十景项目建设定期会商机制、重难点工作协调机制。今年将统筹推进运河十景项目文物保护、旅游线路开发、枫桥夜泊特色船舫项目审批、石湖景区周边土地性质变更论证等工作。

二是做好运河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加强大运河文化和运河十景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价值弘扬。完成《苏州运河十景》编纂,依托在苏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等加快开展运河十景课题研究,推动研究成果与景区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出版《苏州大运河史》和主题绘本。

三是开展运河十景宣传推介。持续推进媒体宣传推介,组织拍摄运河十景专题宣传片,办好第三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对接好主题演出、展览展示、互动联动、主题论坛、配套项目、成果发布等活动。加强对大运河主题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引导,构建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开展舞剧《河》巡演,推出大型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长篇报告文学《满城活水》等一批文艺精品,进一步扩大运河文化影响力。

四是编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方案。完成方案论证和送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平江、虎丘、盘门核心展示园形象标识系统导入应用。同时,落实大运河文化数字化建设保护任务,搭建大运河网上国家文化公园展示平台,实现宣传展示、数据分析、信息共享、交互体验等功能,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网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五是建好一批重点项目。持续完善大运河重点项目库,推动胥江小岛、渔家村、苏州博物馆西馆、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考古博物馆、姑苏夜画水上演艺等一批项目建设。做好枫桥夜泊、虎丘塔、水陆盘门、平江古巷、宝带桥、石湖五堤旅游品质优化提升,加强浒墅关、横塘驿站规划建设,加大文旅资源开发,整合优质资源,强化吴门望亭、平望四河汇集文商旅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保利剧院沉浸式主题戏剧、阿里周庄影视基地建设,大力推动苏州一丝厂项目改造、喜马拉雅运河文化专题项目合作,加强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推动运河十景成为十个特色产业带。

四、建议落实情况

1.关于优化滨河环境,挖掘运河沿线产业主题游览线路的建议。

一是优化滨河环境。2018年,我市出台了《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沿线地区城市设计》,针对运河沿线存在的中心城区部分区段产业低效,亟需置换更新;滨河小散乱码头需要归并整合;部分区段产业、居住功能滨河布局,生态空间挤压严重;滨河慢行通道有待系统性贯通,慢行两侧休闲功能缺乏;系统性、全方位文物保护程度不足;文化传承利用质量不高,未得到有效的包装和展示等问题,提出了三三三的发展框架:即守住防洪排涝、文化保护、绿色生态三条底线;做好堤防加固、环境整治、滨河贯通三项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三大功能。将苏州运河打造成具有国际视野的遗产水岸、江南特色的文旅水岸、苏州个性的创新水岸、自我更新的宜居水岸。目前,运河沿线各区加快推进运河沿岸环境整治,吴中区对运河沿线原有高污染、高耗能、低效能企业实施关停并转,集中清理整治散乱污地块,姑苏区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六大工程,开展街巷整治和风貌提升,吴江区加强运河沿岸综合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监控,高新区将通过三年时间,建成一批重点项目、搬迁一批老旧厂房、提升建设一批运河沿岸花园式工厂、打通运河沿岸步道。同时,为了提升京杭运河苏州段整体保护与发展,新一轮《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将苏州大运河文化带作为苏州两城、四点、三带、六廊、四区市域历史文化保护空间结构中三带的一条重要文化带,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纳入市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线的范围,进一步强化苏州的整体文化内涵。

二是挖掘运河沿线产业主题游览线路。市文广旅局即将启动省级工业旅游区创建申报工作,遴选一批可利用性强的老旧厂房,培育满足市场需求的工业旅游产品和业态,打造可学、可娱、可购、可闲的工业旅游综合体。另外,在大运河姑苏段沿岸存在大量老厂房、老市场、老校舍等载体资源,前期姑苏区积极学习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积极盘活原有的老厂房、老市场等闲置资源,联合社会资本打造了姑苏69阁、蓝sport等优质产业园,其中蓝sport产业园根据自身特色,与喜马拉雅联合打造了古城区第一个IP主题双层火车空间,已成为大运河沿线内的网红打卡点。

2.关于合理规划慢行、车行及水陆交通流线。

20167月,市委市政府启动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按照一带、两心、四镇、八园、多点总体布局,推动实现“1+2+N”功能定位,“1”指运河文化带建设,“2”指防洪达标、环境整治两项基本功能,“N”指在此基础上因段施策,附加步道、景观、文旅等功能。工程将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贯彻其中,融入了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在本工程的慢行步道施工过程中,广泛采用了帕米孔天然石透水路面铺装。该铺装材料具有更加优良的耐久性、透水性、景观性、抗冻融性。在满足海绵城市要求的同时,表面可做出多种颜色和图案,而且造价低于彩色透水沥青,在满足功能性需求前提下,同时满足了经济性和美观性的要求。截止2020年底,堤防加固和景观工程已基本完工,新建步道68公里,并利用现有路网实现步道贯通126.4公里,姑苏区核心段步道已全线贯通,成功串联枫桥景区、水文化公园、横塘驿站、石湖景区、宝带桥景区、澹台湖景区等景点。2018年出台的《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沿线地区城市设计》已统筹大运河整体交通流线,提出多样化慢性方式,打造集自行车、水上交通、慢行步道等为一体的特色慢行网络体系。同时,市文广旅局将进一步开发运河旅游线路,设计运河旅游地图,打通内河水上游线,优化运河旅游环境;苏州文旅集团将研究推出苏杭水上游精品线路,目前正在对接浙江杭州水上游公司,探讨产品类型及线路,沟通商讨打造游船适航尺寸、功能布局、运营模式等,同步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咨询具体规划、投资合作、母港建设、资源配置、线路开通、运营方式和安全保障。

3.关于打通上下游运河沿岸设计,建立统一形象标识。

按照省统一部署,2020年底,宝带桥景区已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识系统导入,包括主入口形象1个、总平图1块、区位牌4块、指向牌9块。其中,主形象正面有潺潺流水经过宝带桥-澹台湖核心展示园字样,形象下方辅以宝带桥模型,营造了古桥伴运河流淌的悠远意境;主形象背面浮雕则图示澹台灭明讲学、宝带桥拉纤、漕运船行等文化元素,彰显了厚重的运河文化底蕴。今年,将开展平江路、虎丘、盘门核心展示园形象标识系统导入,目前,平江路主街(干将路至白塔东路段)、环护城河健身步道胥门段(含伍子胥广场和百花洲公园)两个项目方案设计竞赛工作已启动。

 

 

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

2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