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四届五次会议

011.关于加强发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服务作用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11-22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市民盟
建 议 号:
011

标 题:

关于加强发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服务作用的建议

建议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建设必须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推动历史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民阅读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发展书香苏州建设向上向好的态势。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2019年首次发布的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中,苏州位居全国地级市阅读指数榜首,并成为起引领性示范作用的代表性城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不足,并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服务延伸,继续建设好、发挥好图书馆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把全民阅读活动推向深入,建设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新型媒介运用少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迫使图书管服务向新的方式转变。但是我市各地区的图书馆运营现状来看,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工作依然未能够摆脱传统文献服务形式,诸多图书馆依然存在信息产品开发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服务方式单一、受众群体逐渐减少等现实问题,新型媒介的运用较少,成为制约图书馆服务模式和内容转化的主要原因。   (二)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以纸质文献资料为主,而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数字化文献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契合社会公众的应用需求,不断进行文献形式的转化,提升文献获取及阅读的便捷性。当前诸多图书馆普遍存在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一是由于馆内数字阅读资源不足,二是由于数字阅读推广的形式不足,导致部分社会公众对于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缺乏全面了解。   (三)阅读推广活动待加强   一是阅读推广活动效率不高。图书馆可以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的阅读行为,这对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前各地区图书馆虽然都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但活动形式普遍比较单一,不同图书馆的推广活动存在较大的雷同性,与公众缺乏有效沟通与互动,对于社会公众缺乏吸引力,阅读推广活动效率不高。二是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方式及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从当前各地区的图书馆运营现状来看,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工作依然未能够摆脱传统文献服务形式,需要进一步转变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的建设   加大投入,一是进一步增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轨道交通图书馆、园林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点等的建设,完善借阅网络的多层次、全覆盖,方便市民借阅图书;二是为条件适宜的图书馆增添预算,配备更多更全的图书;三是加快新媒体的应用,加快对书香苏州app的功能完善及应用推广,让更多市民了解书香苏州的建设,享受全天候、不间断的阅读服务。   (二)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   一是加大数字资源存量。一方面加大投入,为图书馆增添现代化设备,添置多种数字资源。另一方面互通有无,加快共享共建。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契机,推动我市与周边城市图书馆的互通有无。2020年11月苏州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签订馆际交流合作协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应进一步促进苏州图书馆与周边兄弟城市图书馆的共建共享。二是加大对数字资源的推广。首先,加强与学校的合作。要加强与各大院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向学生推荐优质资源,指导学生熟练使用文献资源检索工具,提升学生的数字资源应用效能,同时有助于提升其数字信息的阅读能力。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图书馆内数字资源的推广,是社会群众加深对数字资源的了解。   (三)创新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   一是进一步转化自身服务理念,积极举办不同主题活动。要充分利用自身品牌,紧扣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举办不同主题阅读活动。二是推进个性化阅读推荐服务。有效利用大数据,根据读者借阅信息分析阅读倾向,适应部分市民“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习惯,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阅读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三是积极应用各种新型媒介,向社会公众进行图书馆新型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的宣传,实现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拓宽图书阅读服务领域,使公众更方便地了解图书馆的概况和动态、馆藏资源利用信息、图书馆服务信息及读者借阅信息、图书馆最新资源发布与培训讲座信息等。   

承办单位:
主办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协办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1-05-28 16:07
办理类型: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A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1)苏文办字第86号          签发:徐红霞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011号提案的答复

市民盟: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发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服务作用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公共图书馆事业是一项事关公民素养、地区软实力的基础性的公共事业,需要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在此,特别感谢市民盟长期以来对苏州图书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第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广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地区知识中心和公共文化中心的公共图书馆,理应成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和主力军。苏州图书馆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高度重视并全力服务于全民阅读工作,通过在全国率先开展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上借阅 社区服务”新型服务方式,努力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各个角落,覆盖全体市民;通过丰富的读者活动,特别是针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的“阅读宝贝计划”、“扶老上网”、“我是你的眼”等品牌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浓厚阅读氛围。“苏州模式”的服务体系建设和“掌上苏图”项目分别获得了文化部第十四和第十六届“群星奖”,“小候鸟”服务项目获2018年度美国图书馆协会全球四个服务创新奖之一。随着2019年12月苏州第二图书馆正式开馆,苏州图书馆依托苏州图书馆(人民路)、苏州第二图书馆两大城市阅读载体和覆盖城区的总分馆体系,统筹服务、因地制宜,以更专业、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提高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的覆盖范围和推广效果。2020年,在全国上下奋起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苏州图书馆主动作为,变闭馆期为服务期,积极探索线上读者服务和资源推送创新举措,进一步适应读者服务新常态,全年线下服务读者841.24万人次,线上服务读者4200.41万人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1832(线上508+线下1324)场。当然,我们的服务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下一步,苏州图书馆将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与服务目标迈进。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民阅读广覆盖
一是科学统筹谋划新时代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目前共有2个中心馆、96家分馆、2个24小时图书馆、3个轨道交通图书馆、2辆流动图书车、124个“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点,已基本实现了城区(姑苏区、相城区、高新区)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接相城区、高新区、姑苏区等板块对高品质文化服务的新需求,点面结合,一区一策,深入挖掘各区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结合区域特质,“量身定做”特色馆,注重特色服务,形成特色品牌,配送有针对性的图书资源,打造有生命力的图书馆,赓续城市文脉。
二是推动苏州本市市域一体化建设。2020年下半年,我们成立了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联盟并开展了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12月21日完成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暨苏州城市阅读一卡通基石工程第一期建设,“苏州·书仓”小程序正式投入运行,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与吴中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未来计划在3年内把各区域独立借阅系统打通,将苏州全市域图书馆全部接入“苏州·书仓”,实现大市范围内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苏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实施全方位深度接轨上海、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行动计划。一是文脉传承行动,全力传承弘扬江南文化、红色文化;二是服务共享行动,全力对接上海图书馆,实现书目数据共享一体化、阅读推广活动一体化和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三是科技提升行动,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2020年11月23日,苏州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签订馆际交流合作协议,就多维度全面深度合作方向达成共识,开启沪苏公共图书馆服务“双城记”。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苏州图书馆联合上海图书馆在苏州第二图书馆开展面向全国图书馆界的“未来图书馆智慧服务学术论坛”。
二、优化阅读推广品牌,推动品牌矩阵再构建
近年来,聚焦“一极两中心”功能定位,顺应市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在原有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的基础上再优化、再提升、再更新,对现有品牌项目,注重深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和内涵;对新增服务项目,结合二馆“馆中馆”,着重把握特色引领。音乐图书馆推出“音乐的力量”和“一本书直播间”,会展中心推出“苏韵流芳——苏剧的传承与保护”和“听·说|乐读课堂”,共同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音乐文化与阅读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公益普及平台。借阅中心策划实施了“苏州闲话来哉”苏州方言公益课,设计图书馆举办“遇见”贝聿铭文献展,古籍中心打造“文韵苏州·苏州文学名家系列”、“寸心匠尺江南印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展和“风雅总持——纪念文徵明诞辰550周年文献展”等线上线下活动,共同致力于纪念文徵明诞辰550周年文献展”等线上线下活动,共同致力于江南传统文化的传播,激发公众阅读兴趣。2020年,苏州图书馆还成立了馆员朗诵艺术团,艺术团的成立旨在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丰富阅读推广的方式。今年已推出了“美丽苏州新江南”摄影展和“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三、夯实数字阅读基础,推动线上阅读服务
数字资源一直是苏州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就可提供资源的种类来说,苏州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分为外购资源、共享资源和自建资源,其中外购资源包括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中宏数据库、赛阅电子书数据库、就业数字图书馆等能满足读者的多方面的需要。共享数据库是苏州图书馆和苏州地区其他公共图书馆共同建设的资源,目前在共享平台上已实现苏州图书馆、张家港图书馆、常熟图书馆、昆山图书馆、太仓图书馆、吴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读者只要在这些图书馆内,均能使用共享区间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自建资源是苏州图书馆根据自身馆藏特点,对馆藏的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建设成数据库形式,以期达到长久保存和开放使用的目的。现在苏州图书馆自建的数字资源库已达十多个,涵盖古籍、民国报刊、苏州地方文化简报、苏州大讲坛等内容。每年苏州图书馆举办十多场面向读者的信息素养培训讲座,宣传数字资源的使用。同时,苏州图书馆还开展一些涉及到数字资源利用的读者活动,如读者回声活动等,在各宣传展位上也常年拜摆放有数字资源介绍的易拉宝等宣传品展示。
受疫情影响,2020年苏州图书馆着重发展线上阅读服务。“4·23世界读书日”期间,由苏州图书馆与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合作的第二届“轨道交通的阅读之旅”主题活动,进行了线上“阅读挑战赛”答题比赛。为持续向广大读者提供文化服务,苏州图书馆在2至5月间将原计划线下开展的活动调整为线上活动,累计举办了308场线上活动,参与人次约30万。苏州图书馆还与数据库商积极沟通,将原本在图书馆内才能看到的部分电子资源,远程提供给读者馆外使用,疫情期间共开放13个数据库供读者馆外免费使用、提供31303册电子书供读者在线阅读。开发线上预约小程序,方便读者实时掌握预约动态。相关线上服务先后被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疫情后,大力发展在线新服务、云展览、移动端阅读等基于大数据的数字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新常态。
四、加快新媒体应用,完善书香苏州APP功能
伴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迅速进步,图书馆服务推广正在逐步走向数字化,新媒体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图书馆服务推广中的运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苏州图书馆目前拥有“书香苏州”APP、“苏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书香苏州”微信订阅号、“苏州图书馆”微博、“苏图雏鹰志愿者”和“苏州·书仓”微信小程序等多个新媒体应用。其中“苏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每周一期,推送内容除馆内重大新闻、好书推荐等常规信息外,还接入馆内图书检索模块。读者可以通过登陆微信公众号,实现在线检索馆藏书目、续借图书、查询读者活动和展览信息等多种阅读需求,截止目前服务号累计发送推文1600条。微信订阅号每个工作日推送一期,主要发布苏州图书馆总分馆的读者活动预告,截止目前订阅号累计发送推文1890条,较好的帮助了读者朋友更好地规划阅读进度和目标。微博内容每天由专人负责更新,随时把信息推送到读者圈,截止目前,累计发送微博推文4921条。
书香苏州APP是专门提供给苏州图书馆读者进行网上图书借阅、预约的软件平台。读者网上借阅或预约成功的图书苏州图书馆将安排物流送至读者选择的取书点,并对图书的物流状态进行跟踪,方便读者借阅。书香苏州APP还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图书个性化推荐服务,该系统主要基于大数据用户画像、产品画像建设成果,结合大数据计算框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进行服务,做图书内容的主动创新和图书服务资源的精准配置,在恰当的时间将个性化的图书服务以合适的方式交付给用户。从以人找书升级为以书找人,每个用户在终端都有属于一份自己的书单推荐,达到千人千面的用户效果,从而增加产品的用户粘性、提升图书的借阅量。
五、关注少年儿童,加强馆校合作
儿童和青少年是阅读推广的重点人群,为少年儿童推广免费阅读和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二馆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动静分开,应用多媒体、3D等先进技术,为小读者量身打造一个新颖的、充满童趣与创意的乐园。由馆员组成的“悦悦姐姐”团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推出了儿歌类、手工类、好书推荐类的“悦悦姐姐来了”原创教学短视频,成为一支相对稳定、又具有鲜明少儿特色的阅读推广队伍。“图书馆之夏”是苏州图书馆的一个优秀少儿活动品牌,十多年来,每年暑假都为小读者们带来多个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2020图书馆之夏”活动,延续了该品牌活动的实践性特点,分别在一馆、二馆开展了6个系列15项主题活动,为少儿读者提供不一样的体验。
目前,苏州图书馆与胥江实验中学、苏州市第六中学、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等合作建设分馆,实现了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此外,苏州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开展了多项阅读推广活动,如与平直实验小学合作开展的阅读课程,未来将结合二馆的地理位置,同就近的学校合作开展课外阅读课,推荐优质阅读资源。
六、加强特殊群体服务,传播先进文化正能量
持续注重特殊群体读者活动。“我是你的眼”视障读者主题活动是苏州图书馆读者活动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盲文阅览室已成为视障读者的“第二个家”,2020年该活动入选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委联合表彰的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中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苏州图书馆开展文化拥军,助力“书香军营”建设也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每逢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前夕,馆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送书进军营;平时,定期为官兵开展图书集体借阅服务,积极把优秀讲座引进到军营,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
总之,我们将根据政协提案提出的建议,围绕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苏图”整体迈向智慧城市时代。强化用户视角、IP意识、产品思维,打造江南主题文献数据库、苏州·书仓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读者最渴求的线上文化“爆款”,以重要领域的率先突破带动智慧图书馆转型的整体提升,为群众提供更聪明、更智慧、更优质的数字化服务。重点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江南特色、苏州特质、审美品位的线上项目,探索打造开放式课程中心、移动式阅读中心、嵌入式学习中心等创新服务。面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推进相关服务的适应性改造,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文化生活新图景。融入沪苏同城化,联合上海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全国智慧图书馆平台联盟”,同时主办长三角智慧阅读主题活动。加强大数据应用开发,筹建“书单图书馆”。
围绕加大阅读推广品牌建设,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开设“江南文化大讲堂”,广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述苏州与江南文化,打造江南文化学术交流平台。联合上海图书馆举办《九如巷三号——张氏四姐妹文献展》,主办《江南文艺大家影像系列展》等等。推出《风雅总持——纪念文徵明诞辰550周年网上文献展》等一批虚拟展览,加强文化资源数字转化和开发,借助数字技术活化江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阅读推广“中央厨房”,围绕“独家、原创、首发、人文”的特质,形成阅读推广“一体策划、一体采集、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格局,实现阅读推广活动统一策划、统一制作和统一配送。
围绕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市域一体化建设,搭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循环体系。在做好书香苏州APP服务的同时,通过版本迭代,优化功能,提升读者使用体验。加快推动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第二期、第三期建设,通过建设覆盖苏州大市的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解决各地图书馆借阅平台不兼容问题,盘活各成员馆现有书目和馆藏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提升图书馆藏利用率及共享性,让读者能够在居住区域借阅全市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藏书,推动全民阅读,打造城市全民阅读氛围,提升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打造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苏州模式”升级版,一区一策、高水平文旅融合,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以淮海街人文空间等为代表的特色分馆品牌,成为跨界融合的新地标,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新向往。


2021年5月13日





联系人姓名:杨利清
联系 电 话:69823041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