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四届五次会议

003.关于推动我市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11-22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市民革
建 议 号:
003

标 题:

关于推动我市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发展,在线教育内容不断扩展和更新,人们慢慢开始对在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共识。目前,为深刻改变中小学教育的业态和环境,真正落实“让每一位居民有所学”的理念,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苏州市在“互联网+”背景下,以“智慧教育”为总体框架,以“全名师、全过程、全免费”为核心理念,以“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为建设目标,以“市级建设、区级运营、共建共享”为运行模式,采用“区域推进”策略全面推动“互联网+教育”。本文从基础设施、资源体系、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并指出目前苏州市发展在线教育遇到的科学技术、网络建设、资源匹配、服务保障等方面问题,从而提出相应对策真正实现“能上课、有课上、上得好”,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让苏州在线教育走得更稳更远,提升苏州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一)现存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一是软硬件建设方面。目前,苏州线上教育平台共有虚拟服务器75台,存储空间70T,总出口宽带1G。同时,开发了视频播放CDN分发系统、移动端投屏、在线教育质量检测系统等。借助江苏教育CERNET网络,还实现了省市网络及数据互联互通。二是载体建设方面。目前由园区国科中心提供主机服务,建成了集云计算资源、云存储资源、智能云网络、互联网接入等资源为一体的覆盖全区的全天候数字学习平台,支持全市居民终身在线学习。苏州市在线教育学习平台还建有10个区级分中心。三是技术团队方面。组成了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工作技术团队,承担网络技术指导、网络安全维护和信息技术培训等职能,精准采集数据监控学习过程。目前总覆盖138万9322人,累计登陆1亿2861万人次,服务学校978所。   (二)各类资源体系丰富。一是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以课程分类为横轴,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纵轴,形成智慧教师课程资源体系,课程资源由优秀教师、教研员自主研发,并结合在线教育平台整体应用,享受精准专业在线课程服务。二是建设学生网络学习资源体系。整合市区优质教学资源,将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线上教学和校本素材资源库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反馈、调整迭代、输出课程,形成正反向循环,深度融合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目前共开设1万7645节课程,总观看课次1亿7257万次。三是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和考核机制。出台《线上教育中心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办法》,推进在线教育服务实践,构建在线服务体系,与省、市、高校资源平台对接形成资源集群,目前各类平台累计资源数94037个,实现对教科研训的全时空、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三)线上教学环境充实。一是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各类信息化培训,收集汇编视频集《电教馆8个有关在线教学分享视频》,共有16610位教师参与系列信息化教育公益课。二是教师研发团队方面。由各学科教研员牵头,依托名师共同体,吸纳骨干教师,建立50人以内的线上教育专业团队,支持免费线上面试辅导和教师团队答疑,目前教师答疑253323次。提供名师精品微课、名师网络直播、名师在线互动问答及在线学习行为数据分析服务,2019年线上教育中心平台总观看量达2800万次。三是线上平台统一度方面。以线上教育中心为圆心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连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企业、教科院和电教馆,按照“统一建设、多方使用”的设计思路,实现“动静结合、远近兼顾”的学习效果。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专项监测结果显示学生对平台内容和老师的满意度分别为93.2%和98%。
  虽然,苏州在在线教育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回顾苏州“互联网+教育”建设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民办学校信息化发展建设相对薄弱。民办学校网络建设落后,师生信息素养低于公办学校,整体信息化整合应用率低。尤其是在基础硬件投入方面,许多学校的网络及教室信息化设备还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其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不能支持在线教学,常常出现卡顿,网络不畅的情况,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兴趣下降。学生学习终端条件相对较差,家庭困难学生由于流量有限无法在线听课,加之部分学生偷工减料式听课,听课使用的电脑与手机配置、网络与流量使用等都存在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现存教学资源与学生素质匹配性差。首先,线上教学资源涉及面广、数量众多,在线学习学生涉及不同学段不同水平,供需双方尚未精准衔接,在海量资源中很难挑选适合学生层次的课程。目前对于课程的推动还局限于同步人工推送,课程智能推送和个性化定制程度有待提高。其次,学生线上学习自控力存在差异性。对于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意识较强的学生,网上在线教育有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对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线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在网上教学开始和最后结束时来签个到,互动时不积极或者干脆不吭声,作业提交不及时甚至抄袭,任务学习不扎实、遇到问题不请教、教学过程分心等现象比较普遍。最后,由于在线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处于不同的空间,时间上也不要求同步,因而互动起来没有课堂教学中那么便利与高效。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和动作,也感受不到课堂的氛围,难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或针对性提问,很难组织学生开展分组活动,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完成作业或参加考试也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三)现存教学资源与对应支持服务尚未跟进。首先,许多在线学习平台虽然处于免费开放状态,但最主要的精品在线课程以及教育平台公司的课程“非实时答疑区”或“实时答疑区”不少都处于“睡眠状态”,在线答疑学生人数不稳定、在线答疑老师时间不固定,这个没有引起管理者以及课程维护团队的高度重视,不能及时解决线上学习者在选课、学习、咨询等环节出现的现实问题。其次,在线课程教学中,优秀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较少,教师和管理者对学生教学、课程学习的导学支持,包括内容学习支持和技术支持服务不到位。其根本问题在于不同课程的教师和管理者在经验、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许多学校投入的课程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年轻人居多,具有影响力和责任心的名师大家凤毛麟角。最后,媒体平台对线上教育平台投放的公益广告收取较高的播放费用,加大了在线教育的宣传经费支出,致使在线教育的创新后劲不足,难以持续运营。
  (一)改革创新,加强智慧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一是构建政府和学校两级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形成辐射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具备远程教学、教育信息频信资源共享、实时视息传输功能的高带宽、高可靠教育信息化网络系统。二是提高课程资源推送的精准度和匹配度,以数字化资源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度,实现课程资源主动推送和智能推送,提供“中国知网”“智能互动学习平台”等应用和服务。三是以大数据项目提升区域数据监测精度,根据区域、学校、教师等用户需求,深入开展“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项目”,开展区域性学生学业质量数据采集、监测和评价,精准反映出师生教学状况。四是切实加强网络安全工作,通过网站集群项目、区域小学、幼儿园网络安全巡查、提高网络保护级别等方式,构建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二)精准施策,实施“一校一策”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是在加大相关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同时,对民办学校“互联网+教育”提出新要求。建立帮扶机制,采用区内优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结对的方式,进行对点帮扶、在线互动,切实提高民办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二是建立民工子弟学校专项考评体系,针对学校信息化发展应用情况进行对应考核,助力民办学校信息化水平上新台阶。三是针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专项援助帮扶,适当给予流量优惠和减免,帮助困难学生接通学习网络,便利寒门学子网上学习。   (三)培养人才,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一是加强学校中层和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中坚力量,提高意识、以点带面引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二是多形式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推动教师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形成数据意识,通过组建在线团队,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三是强化各类教育技术专业能力培训,结合AR/VR、3D打印、STEAM/创客教育、电子交互白板等前沿技术主题,上线一批微课程。   (四)互通共融,推进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一是积极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数字创新空间、未来教室等高配置场室的应用,充分挖掘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的教育作用,打造新型教学模式,打破现有壁垒,适应学生差异性成长。二是加强资源建设,对目前区域平台上的资源加以整合,筛选一批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源,降低教师使用资源的难度。积极鼓励各校根据自身特色,创编人工智能、编程教育、STEAM教育等校本课程,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以及信息意识的培育。三是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级各类师生竞赛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实践合作交流。四是提高信息化教育普及程度,推动政策让利,减免或者优惠公交地铁投放线上教育公益广告的费用,延长公益广告播放时间,助推在线教育长远持久发展。

承办单位:
主办苏州市教育局
协办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1-05-18 14:46
办理类型: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详见附件

〔2021〕苏教办复第75号.pdf
〔2021〕苏教办复第75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