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市民革 | 建 议 号: | 005 |
标 题: |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市按照“做大设计、做专制造、做强封测、做优配套”思路,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开展精准布局,集聚了220家相关企业和4万余从业人员,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515.9亿元,居全国第五。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定位不清晰。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在省和国家层面定位不高;近5年来未上新的重大集成电路项目,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任务较少;甚至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文件还是2016年版本,相关产业配套政策未深度融入到国家集成电路战略之中,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竞争力落后于无锡、南京。 二是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布局不协调。我市市级层面抓手不足,缺乏承上启下的产业规划,没有形成区域间差别化发展特色,各板块缺乏引进重大项目的协调机制。目前,工业园区业已形成封测产业集群、高新区初具设计产业集聚,吴江区、相城区、昆山、张家港、常熟等虽具错位发展特色,但未形成定位明确的发展布局。 三是集成电路产业龙头效应不显著。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芯片设计过亿元企业不多,拳头产品少、产品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通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设备、封装测试关键材料等关键设备和材料领域还存在真空地带,面临“卡脖子”困境。此外,企业之间交互不多,缺乏联动集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企业极少交集,加上产业投资和产业人才保障的不足,产业链的辐射带动效应甚微。 四是集成电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占比不高。近年来,我市大力招才引智,涌现出盛科网络、国芯科技、敏芯微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但在知识产权壁垒高筑的集成电路产业里,相关的知识产权大多属于以外资为主的厂商。我市自主知识产权占比高的集成电路企业凤毛麟角,尚处于初级阶段。 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我们建议: 建议1:加大集成电路产业扶持力度。要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我市“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对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制定我市的专项政策,在贷款优惠、税收减免、海关报检、政府采购、出入境、创业条件等方面提供支持,特别要向先进城市看齐,加大流片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充集成电路专项基金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支持集成电路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紧盯国家重大项目,给予政策性融资贷款担保,优先上市融资,为项目间的兼并重组、股权转让、知识产权交易提供便利,将我市集成电路产业融入到整个长三角区域性产业链生态中去。 建议2: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发挥苏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以及苏州市半导体产业联盟的服务能力,理顺上下游企业生态链,探索集成电路产业交易云平台,赋能产业链协同;发挥我市在封测方面的优势,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链主企业,促进集成电路产业上档次、上规模,形成发展新合力;为下属区县发展特色集成电路产业提供顶层设计指导,消除区域隔阂,加快培育及引进国内外新领域的集成电路生产制造企业,拓展“弯道超车”的能力,提升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格局。 建议3:进一步形成相邻产业链差异化竞争优势。聚焦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医疗电子、5G通讯等领域的新兴应用,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选择一个或几个集成电路业务环节作为突破重点,并营造适合其做优、做强、做大的产业生态环境,打造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等)、传感器等特色产品产业集聚区;梳理我市及下属区县的化工产业分布,大力发展光刻胶、化学试剂、封装基板等集成电路制造、封测关键材料,尽快补齐产业链短板,打造电化材料配套产业群。学习上海海关针对集成电路生产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提供的政策传导“零距离”、业务办理“零接触”、单证审核“零积压”的“三个零”服务,构建周边国际机场至苏州的“直通模式”,活用我市外汇管理方面的创新服务功能,打造集成电路商贸服务体系。 建议4:进一步加强本土化科技研发支撑。总结全国氮化镓材料领域80%人才汇聚我市的经验,继续发挥我市高校密集、资源多的优势,打好人才引进牌,为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占比夯实基础。同时,通过培养、储备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实验室,打造一批高水平赛事展示平台,来聚集本土化科技研发支撑要素。 |
承办单位: | 主办 |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协办 |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21-05-20 16:13 |
办理类型: | A: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见附件 | ||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05号建议的答复.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