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四届四次会议

005.数字经济助推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8-22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民建苏州市委员会
建 议 号:
005

标    题:

数字经济助推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苏州已成为全国工业大市和全球制造业基地,但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制造业中的许多行业和企业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技术化等工业化后期的典型特征尚未充分展现同时,苏州又是全国出口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超过70%),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对我市以代加工为特色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生较大影响,而冶金、纺织等传统产业则受制于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制造业急需新的发展引擎和动能。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目前苏州经济正处在创新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苏州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尤为迫切。

近些年来,我市积极打造工业经济的升级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度越来越紧密,主要表现在:

一是具备了用数字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也就拥有了最丰富的制造业数据源。我市有近10万家制造业企业,在全省经济结构中,是拥有门类最齐全、基础最完备的制造业大市。

二是具备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我市拥有较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具备了两化融合的基础条件。同时,我市也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信息系统应用制度和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具备了一定发展水平。

三是制造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优势和领先优势。 我市生产性企业已经较高地普及了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全面应用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生产性企业电子商务方兴未艾。据了解,全市开展智能生产和使用智能装备的企业数量分别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1%42%

四是基本具备了发展数字经济的支撑体系。 一些国际国内知名信息化解决方案企业纷纷落户苏州,能够对推进智能化发展提供相关服务。

五是5G时代即将到来,苏州是全国5G商用试点城市之一,处在转型期的苏州经济再次面临着提档升级的新机遇。 数字经济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机遇。作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元、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制造业大市,作为国内两大运营商同时首批开展试点的5G 试点城市,苏州发展数字经济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可以说,苏州已具备了向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水平和实践动力。数字经济应该成苏州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苏州自身的一些发展软肋也不可忽视,如不及时解决,或将成为影响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桎梏。

1、苏州企业大多具有离散型的特点,使得以供应链为主线的智能管理体系建设难度更大。相对而言,以原材料为代表的流程型企业更注重智能管理体系,反之,离散型企业往往更注重某个环节或某几部分的智能化建设,体系的完整性建设显得更加不够,需要发展提升空间也更大。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传统产业推进的难度则更大。

2、苏州企业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且中小企业居多,总体而言互联网产业竞争力不强。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州数字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环比平均增速高于同期苏州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和制造、新兴产业产值增速,拥有常熟智能控制、昆山机器人、苏州高新区系统集成等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优秀企业,但缺乏BAT这类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和华为、联想、浪潮、海康等世界级的数字企业,使得虽有大量的数据源,却缺乏采集、管理和利用数据的高效手段。

3、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平台领域不仅缺少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现象级的工业APP,也缺乏支撑数据储存和分析的IaaS层的建设。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有很长的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智能硬件设备和软件,在这一领域苏州略有优势;中游是互联网平台,从架构上可以分为平台层、应用层和边缘层,其中平台层又分为起到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池化作用的IaaS层和本质上是工业操作系统的PaaS层,这两点恰恰是我市工业互联网的短板所在,而国内阿里云、百度云、华为云等成熟IaaS企业,发展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同步。

4、苏州产业的规模大、门类多,但产业层次总体仍然偏低,部分企业上云上平台的动力源不足。在调研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部分企业对内部设备互联、岗位互联有一定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可以极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但提到与社会相联的上云上平台,主观愿望就不是那么强烈。这是因为工业互联网系统直接涉及到企业设备、物料、工单、产品等具体对象,是个性化很强、非常复杂的系统。为了构建普适性很强的平台系统,就需要对行业知识进行高度抽象,但这种形式企业从中获益不明显,因而积极性不高、迫切性不强。我们建议:

1、加快培育发展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企业集群,解决数据资源汇聚难的问题,推进产业数字化。数据是数字化的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数字化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数据治理是难点,企业需要从过去被动的使用数据,到主动的去治理数据。如何从庞杂的数据中清洗筛选出准确有效的信息,把所有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打通是数据治理的重点,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数据治理依靠企业现有的自身条件和技术力量很难实现,必须依靠大量的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收集,帮助企业内部建立数字化组织,完成数字化改造,将全过程的数据打通,实现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2、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先导产业,推动优势产业由萌芽迈向茁壮,由量大迈向质优。信息技术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强与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有更多更好的项目落地苏州。以工业园区为核心,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先发优势。面向万物互联的市场需要,运用我市已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传感器产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促进5G产业突破发展,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研发培育一批具备智能化功能的新产品、新业务。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苏州特色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

3、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通信网络基础,加快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推进新技术不断地和基础设施的融合。通信网络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重点推进5G、北斗网、窄带物联网等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和数据资源交易流通。推进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虚拟化、4G/5GIPv6等技术应用,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在传统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和融合,不断夯实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

4、持续深化数字经济与传统行业融合。一是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展开全方位的两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加快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示范引领的智能制造项目,建设一批智能化车间(工厂)。大力培育发展本地的优秀智能制造服务企业,形成智能制造服务产业链。二是推动服务领域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网络化研发、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等新模式。三是建立全市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机构,以各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智慧园区建设为切入点,以软件开发企业为技术骨干力量,形成能够辐射全市范围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引导、助推我市传统行业数字化建设。

5、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助推苏州迈向全国工业互联网高地。培育国家级跨区域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取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核心节点。大力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管理、虚拟仿真测试等工业软件,重点培育一批本土软件企业;形成一批引领作用突出、示范应用性强的工业APP,重点打造现象级工业APP;加强重点企业应用试点及推广,形成标杆示范作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懂行业、能解决行业痛点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云平台服务商。面向重点行业内的企业和各类机构,提供技术研发、测试认证、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人才培训、孵化创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建立云平台合理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调动广大中小企业上云平台的积极性。

6、注重高端人才和大数据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引导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面向上海、北京、南京等高校资源丰富地区,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引进、聘用模式,加强与本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大数据企业联合培养大数据复合型人才,畅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通过各级人才计划,重点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包容有序的数字经济市场秩序,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人才权益的维护,加快审慎监管的制度、多元治理体系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设。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会 办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20-06-11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A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005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苏州市委: 你们提出的“数字经济助推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近年来,苏州市大力发展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17年,我市制订《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我市又制订出台《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我市数字经济规模超2000亿。 民建苏州市委,你们在提案中提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六个方面建议非常到位,对推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一、我市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1.数字经济主战场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制造业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根基和优势所在。我市坚守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双双位居全国第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2%,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我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前瞻布局先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产值达7321亿元。全市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建设创新载体,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着力打造创新高峰企业,累计推动信达生物等34家企业建设首批苏州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全市大力推动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千企技改升级”行动,累计获评省级智能工厂8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444个。积极开展智能车间(工厂)诊断服务,完成了650家企业智能车间(工厂)诊断服务。 2.数字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5G建设情况 苏州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首批5G预商用城市,承担着先行先试的重任,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成立了5G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了《苏州市5G空间布局规划》。创新工作举措,简化办事流程,开放共享资源,创新容缺受理,实现了5G建设审批等“零”突破,政策得以全面落地,使5G建设在依法合规下加快提速。去年底建成5G基站5461个,超额实现了既定目标,出色完成了省高质量考核任务。截止今年5月31日,我市完成5G基站10811个,已覆盖到全市十个板块,覆盖率22%,其中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重点热点区域已实现全覆盖,5G的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去年我市启动实施了5G应用项目133个,涉及9大行业应用。同时积极探寻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的行业应用。我市绘制完成了5G产业链图谱,初步建立了涵盖芯片、光器件、射频器件、光缆、基站、通信设备的5G产业链。积极推进已构建完成“产业”“服务”“应用”三足鼎立的产业生态链。5G的建设和应用,助推了全市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3.数字经济重要的实施手段工业互联网建设情况 2018年以来,在我国全面开启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的号角引领下,我市自加压力、积极作为,成立了工业互联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目标,确立了“规划引领、引育平台、打造生态、示范引领”的推进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全力推进:(1)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布局。积极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关键窗口期,从平台、技术支撑服务和典型应用三个层面全力提升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逐步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提出了“1-2-3-4-5”思路框架,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苏州模式”。(2)双管齐下,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本土落地。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外部引进综合双跨平台、本地培育重点行业和企业平台为主的多层次平台体系。一大批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继落户苏州并建成启动。苏州本地的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影响力和引领力,搭建服务于行业和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个、市级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37个。(3)树立标杆,精心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我市通过树立标杆和示范引领,有效助推了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序发展和错位竞争,促进了平台间及企业间沟通合作。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个、省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71家。7家企业获得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标杆工厂,占全省21%。85家企业列入省工业互联网资源服务池,占全省的24%。首批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2家,占全省总数的1/3。 二、围绕数字经济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工作 (一)加快推进5G建设和发展 1.加速5G网络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开放共享资源,积极推行集约化建设,实现共建共享。今年新增投资40亿元,新建5G基站1万个以上,年底累计建成1.57万个,数量领先全省。建设任务重点向各市(区)拓展延伸,实现全市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重点热点区域连续覆盖。 2.加快5G融合应用。开展5G应用成熟度评估,推动各行业5G应用向纵深发展。支持各运营商建设5G体验中心。推动广电5G通信基础建设,借助广电700MHz频谱广覆盖、低延迟、快速布局的优势,聚焦5G+超高清视频、5G+智慧旅游和应急广播等,构建差异化行业5G创新应用。今年争取5G重点应用项目突破400个。以争创国家5G+车联网城市级应用项目为契机,推进5G+车联网建设,实现“三区一走廊”5G+车联网示范应用。加大5G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的渗透融合。 3.加快5G产业强链补链。加快提升全市5G相关产业研发制造水平,加快工业级5G芯片和模组、网关以及工业多接入边缘计算等特色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围绕芯片、射频器件、光器件和光通信等环节发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产业链龙头企业10家,培育产业链重点企业50家,延伸产业链生态圈企业300家。 (二)着力深化工业互联网发展 1.深化各类平台建设。持续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同步推进工业互联网综合性赋能平台、行业级应用平台、企业自建平台和专业领域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双跨平台、特色平台在我市的集聚优势,大力提升平台输出和服务能力,扩大“苏州解决方案”的辐射领域和区域。继续支持和引导重点企业、重点院所及产业园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光伏、冶金、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一批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2.深化示范标杆引领。深入实施企业互联网融合提升工程,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创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技术、模式和业态等创新应用。打造面向重点行业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2个,省工业互联网特色基地3个,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平台和标杆工厂)20个。 3.深化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是今年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地积极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采用联合体形式,重点围绕电梯、光伏、模具、日化等行业发力,完成2-3个国家二级节点建设任务。要紧扣直接服务行业企业的核心环节,推动标识应用。引导和鼓励本地行业企业接入二级节点,探索标识解析平台新商业模式,开展基于标识解析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等创新应用,推动“超级数字工厂”孵化培育,促进标识量、解析量、企业量“三量融发”,打造全市标识解析产业生态。 4.深化服务体系打造。打造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动服务商与企业精准对接。推动3-5家重点骨干企业建设或开放云平台,提升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协同、一体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继续推动两化融合贯标,提升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继续支持云平台服务商、云应用服务商深入开展企业对接活动,大力宣传推广优秀行业云服务解决方案。 5.深化5G+工业互联网建设。组织制定苏州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实施方案,遴选一批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推动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挖掘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形成5G+工业互联网示范引领效应。建立苏州市5G+工业互联网项目库与资源池,整合我市产业链资源,构建5G生态圈,发挥5G产业联盟作用,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发展 1.推动重点平台载体建设。梳理本地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加快优化数据中心部署,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启动从地市级向区县、园区级的边缘计算业务试点和示范部署。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点推动苏州超算中心开展超算基础资源和增值超算服务。加快市域范围内已布局的超算中心的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积极打造与中国科学院共享的超级计算和科学大数据研发应用平台。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重点推动开源算法平台、AI大数据中心等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第二批重点平台。 2.推动产业集聚迭代发展。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已形成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优势,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部分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应用场景。开展创新应用,组织实施2-3个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聚焦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快基于机器视觉、智能语音、AIoT、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检测装备研发与应用,鼓励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 3.推动应用场景拓展。推动企业不断提升工业数据管理能力,促进工业数据使用、流动和共享,释放数据潜在价值。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研发,争取入选省互联网大数据类企业转型升级计划(腾云驾数计划)企业和产品数达40项以上。创新推动区块链融合发展应用,建设发展区块链BaaS平台,探索推进区块链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推动“数智云网链”技术融合创新,组织开展第二批“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创建工作。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柔性化生产能力,建设数字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四)加快复合型人才培育和引进。 1.加大对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的资助力度。数字领域人才属于我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对在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工作,符合我市紧缺急需专业的中高端人才给予 6-12万元不等的薪酬补贴。自2017年新政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入选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6047人,市、区两级财政补贴总额近4.97亿元,其中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共计 1579人入选,涉及资助金额达1.37亿元。今年在市人才办的安排指导下,将进一步升级该政策,加大资助力度。 2.鼓励数字经济企业通过中介机构猎聘人才。2017年我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招才引智的实施办法(试行)》。其中,对符合条件的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和集成电路、信息服务等数字产业相关企业,通过人才中介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可按佣金的50%给予引才补贴,进而降低引才成本,助力数字经济领域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自2017年新政实施以来,累计立项资助107家企业,涉及人才188名,资助资金达843.8万元。其中,引进对象年薪50万元以上的达到90人,占比接近引进总人数的50%。 3.搭建多元化平台助力企业招聘人才。创新开展“校园苏州日”系列校园引才引智活动,牵线名校,组织企业,每年安排专线专场进全国大院大所招聘人才。与此同时,我市于4 月8日正式开通推出面向全球的“云集苏州,创赢未来”高端网络引才平台,发布年薪20万元或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岗位 46438个。为企业招才构建了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多元化招聘平台。 民建苏州市委,你们的提案我们将进一步认真研究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实际中。最后,再一次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今后继续一如既往地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融合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8 日 联系人姓名:陈珂 联系电话: 6861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