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政协提案> 十三届五次会议

008.关于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7-02-22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字号:

建 议 人:
民盟苏州市委员会
建 议 号:
008

标    题:

关于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的建议

建议内容:
  民宿是指将民宅改造成小型家庭旅馆。近年来民宿从幕后逐步走到台前,民宿的悄然发展给经济增长开辟了一片蓝海。民宿尤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可谓是豁然开朗,一下子改变了以往的经济方式,在具有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的农村区域带来了难得的创业发展机遇。虽然我市民宿经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已有的民宿经验看无疑是我们正在寻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们建议应当对民宿经济发展给予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
  一、我市民宿经济发展现状
  我市民宿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沿太湖风景区、周庄旅游区等地。兴办民宿较早的是吴中区三山岛、西山岛。由于地理相对偏僻,交通不够发达,又有部分游客留下休闲的需求,当地有条件的农户把多余的民宅改造成家庭旅馆。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宿也在升级换代,设施条件、服务质量都有较大提升,低端民宿逐步向主题、休闲等中高端民宿发展。经营方式从民宅自营到外包租赁经营、公司集团化发展。民宿合作社、民宿服务中心相继建立,乡村民宿正在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民宿不仅仅提供住宿,还与艺术创作、主题活动、休闲娱乐、乡村生活体验等相结合,居住民宿逐步成为一种时尚,使旅游休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民宿发展给当地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了机会,也大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据吴中区金庭镇统计,农村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37.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8亿元,增长29%。2014年民宿达到255家,收入17.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36%,吸纳劳力5800人。昆山周庄近三年的旅游收入中,民宿也占了15-20%,民宿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原住民经营户占85%。民宿经济的发展为富民强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当前民宿经济在发展中也遇到了瓶颈。按照旅游宾馆业管理要求,民宿显然达不到宾馆要求,主要是安全设施条件缺乏配套。为此对于民宿是否可发展、能否继续发展管理部门犹豫不决,对于民宿经济发展前景缺乏前瞻性、创新性意识,民宿归谁管、如何管没有具体办法。比如民宿经营单位规模小,设施不健全,消防达不到国家标准,人员住宿登记缺乏监管等等。以上问题涉及旅游、卫生、环保、公安、消防、规划、土地等部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当前管理真空时期,民宿经济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
  二、民宿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
  正当我市摸索民宿经济的时候,我们调研发现,其他地区却正在抓住民宿经济增长的机遇,突破阻力快速发展。比如与我们接壤的浙江几乎全省各市都在推动民宿经济发展。绍兴、宁波、丽水等地级市纷纷出台了《加快民宿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不仅有政策还有实质性经费补贴,具体到每改造建立一个民宿床位财政就补贴一定金额。今年9月25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浙江省旅游条例》也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并将其纳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务等采购范围。除了浙江,民宿经济资源匮乏的上海最近也在鼓励发展民宿。
  为此我们必须尽快考虑苏州如何抢抓机遇,为民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认为,发展民宿经济有其必要性:一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经济增长内涵质量。二是提升民宅经济价值,增加人们财产性收入,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三是发展民宿是改变乡村环境的重大推手,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大机遇。农民深切体会到民宿不仅为他们带来了租金和收益,还解决了就业问题,民宿又延长了经济产业链,带动了零售、餐饮、交通、洗衣等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鲜活农产品的增值销售。因此,发展民宿经济将对农村经济发展出现重大转折,农民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而是依托农业和生态,开创新的经济价值领域。
  三、发展民宿经济的建议
  1.启动民宿经济发展政策研究,尽快出台民宿经济发展实施办法。要开展民宿经济的调查摸底,掌握发展民宿的资源、潜力和方向。参考浙江等地的做法,出台鼓励发展民宿经济的政策意见,采取具有实质性的奖励或者补贴民宿发展的办法,促进民宿经济跨越式发展。同时我市应当研究通过地方立法形式,规范民宿经济发展,破解民宿经济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
  2.做好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规划。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依托秀美山水、美丽乡村和特质人文,规划推进民宿经济发展,努力把现有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形成全域布局、特色定位、错位发展的民宿经济发展新格局;要结合当地人文资源、自然景观的实际,大力推进特色发展;发展民宿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还应该把乡村、农业、旅游、文化以及创意经济、文化创意融合起来,要与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围绕建设有故事、有内涵、能富民的大健康主题村落,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战略规划。
  3.加强行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政府管理部门要对各类协会、合作社、民宿联盟等经济主体开展行业指导,对民宿业主和从业人员开展业务、技能、礼仪礼节等方面的培训;对发展户进行创业知识“充电”,提升发展信心。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信用意识。
  4.管理部门应尽快搭建民宿经济发展平台。旅游、公安等部门要协调配合,为民宿旅游营造良好环境。针对民宿规模小而分散,缺少营销管理手段的特性,管理部门应当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民宿销售、订购、身份登记、结算开票等一系列的服务平台,既促进了销售又实现了管理。要花大力气整治乡村环境,改善民宿区乡村基础设施,注重垃圾和污水处理。
  5.帮助建立民宿合作组织,用组织来规范民宿经营。民宿合作社应当进行集体法人登记,解决经营主体问题,合作社成员应当缴纳社费,参加服务性行业保险。管理部门通过合作组织建立一套制度规范,合理化解民宿发展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如由合作社制订民宿装修、消防、卫生、服务技术指导意见,努力促使民宿规范化、标准化,通过申请、实施、验收,达到标准的业主可以加入民宿合作社,并按照合作社要求规范营业。
  6.鼓励发展民宿服务机构。民宿中床单的洗涤更换是保证卫生质量的关键,而民宿业主不可能用家用洗衣机洗。吴中区东山镇民宿合作社建立的洗涤服务中心解决了这个问题,民宿布草符合了卫生要求。此外,围绕民宿的服务还有租车服务、游船服务、向导服务、采摘服务、农事服务等。
 

承办单位: 主 办 苏州市旅游局
会 办 苏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苏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消防支队;吴江区政府;吴中区政府;姑苏区政府;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市国土资源局;苏州市环境保护局;;
办理期限: 3个月 答复时间: 2016-5-27
办理类型: A (解决、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08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苏州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苏州旅游民宿业发展总体态势
    随着自驾游、散客出行及度假旅游的升温,住宿已经不再仅仅是旅游的一个配套设施,其本身就是一种对当地文化和生活的最佳体验,这也是旅游民宿发展的魅力与动力,可以说,旅游民宿发展恰逢其时、市场需求、前景广阔。近年来,市旅游局和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环保、规划等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坚持“旅游+”、“全域旅游”理念,积极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旅游民宿业,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据统计,目前我市包括农家乐在内的民宿约1万家、客房10万间,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无论从数量和规模来看,走在全省前列,大力推动了旅游民宿经济和民宿文化的发展。今年分古城、古镇和乡村旅游民宿三大类评选出苏州旅游精品民宿30家,并借力媒体力量,进行深度报道和推荐,在苏州旅游民宿品质提升的发展道路上,必将发挥示范引领和典型带路的作用。
    二、在突破政策制约中大力推动旅游民宿发展
    新业态的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虽有一些规定尚需破解,但各级政府都在全力支持。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民宿、公寓等细分业态”,将民宿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在多维度给予政策支持,民宿迎来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旅游法和《江苏省旅游条例》明确要求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这些政策正在酝酿形成之中。我市于去年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强调要推动旅游民宿发展,为此,多次组织旅委成员单位赴浙江、福建等民宿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调研学习,制定了《苏州市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并报市法制办,因无上位法支撑,还在修订之中。而后,我局又起草苏州市推动旅游民宿发展的意见,正在征求完善。各市区旅游局积极转变思路,主动指导扶持,2015年,吴中区选定35家乡村民宿予以重点扶持,发放引导资金,最多的一家领取15万元,最少的也有3-5万元,使太湖沿线的旅游民宿整体水平大幅提升。2014年,吴江区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对民宿客栈实施奖励的意见》,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宿积极开展星评,对获评五星、四星、三星级的民宿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此后,又联合区委农工办、区财政局,修订出台了《关于推动旅游民宿经济发展的若干奖励政策》,将民宿奖励范围由原来仅局限于古镇区,扩大到历史文化名镇、古村区、古民居群等区域。从我市来看,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企业、个人投资热情高,以文化创意为根基、以个性特色为引领,自觉提升民宿品质。整个民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呈良性发展。
    三、当前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为了将旅游民宿的经济效益、文化效应、社会影响做得更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法律、法规和业态发展的实际,奋力创新、不断推进,努力打造苏州特色旅游民宿,形成具有吴地文化、游客喜爱、市场需求的苏州旅游民宿新品牌。
    (一)强化政策导向,突破制约瓶颈。产业发展因时而生,而有些新业态的发展往往前置于现有的法律、法规,需要全社会以务实、创新的思维推动改革,创造合理合法的发展空间。为打破政策制约的瓶颈,苏州市政府已明确要求吴中区在全市范围内先行先试开展民宿管理工作试点,打破审批瓶颈,修订完善《吴中区民宿(农家乐)管理办法》。制定消防、治安、卫生、餐饮、环保等指导意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不断规范民宿经营行为。支持镇村建立民宿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目前,新修改的《吴中区民宿(农家乐)管理办法》已经吴中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报市政府专题研究,待市旅委同意后正式出台。通过吴中区的先行先试,待完善、成熟、试点后,在全市推开。
    (二)坚持重点培育,打造精品民宿。将旅游民宿作为有别于普通农家乐、社会旅馆的高品质项目,进行差异化培育,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尽快编制民宿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我市民宿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和年度工作重点。明确在吴中区进行民宿先行先试发展试点,进行深度文化挖掘和精品培育。通过两到三年的积极努力,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为后续开发积累经验、塑造典型、提供样板。二是加强民宿开发与“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特色名村名镇”等涉农工作的统筹谋划,打破条块分割,统筹安排涉农领域的配套资金和建设项目,重点解决交通、停车场、标示标牌、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产品的配套问题,提升乡村的整体环境。三是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和经营户加强规范管理。积极引导民宿经营户在深入开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市场定位,并根据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主题定位,做好个性化的产品设计。积极引入“外脑”,通过加强与高等艺术院校和创意策划公司的合作,打造“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题”,突出产品的个性特色,以避免同质化的重复开发。如鼓励经营户充分依托各自的苗木花卉、水果蔬菜等农林资源优势,开发不同类型的农事体验活动和土特产经营项目,作为民宿经济的配套延伸产品,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提高游客的乡村体验价值。
    (三)加强内培外引,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对内加强专业培训引导,对外加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专业化的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加强项目包装策划,依托我市灵活的创新政策和资源优势,积极吸引具有丰富民宿运营经验的团队、个人,参与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推动我市民宿经济不断做大做强。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帮助民宿经营户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组织外地学习借鉴、举办专业知识专家讲座和技能培训等方式,引导经营户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广泛利用互联网、微信等现代营销手段,积极推介苏州民宿产品,提高市场影响力,扩大客源市场腹地。四是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成立民宿经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或行业协会,构建政府部门引导、专业团队指导、经营户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政府部门重点做好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行业协会重点是加强行业自律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专业团队负责指导经营户开展市场调查,找准市场定位,开发适销对路的民宿经营项目。五是通过开展评比活动,推动全市旅游民宿健康发展、品质提升。从今年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始,每年都将开展古城、古镇和乡村3个系列的精品民宿评选活动,打造出推出一批富有文化内涵、满足游客深度休闲、展现苏州旅游发展新成果的旅游精品民宿,充分发挥其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苏州市旅游局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