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 | 民进苏州市委员会 | 建 议 号: | 004 |
标 题: | 关于对东西山茶叶花果生态文化保护的建议 | ||
建议内容: | 苏州东山、西山以“太湖山水、吴地文化、人文自然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休闲娱乐观光”为特色,现在已经成为了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度假休闲胜地。1999年西山镇(现金庭镇)被江苏省命名为“国土绿化最佳乡镇”,2014年东山赢得了全国环保大奖——中华环境奖。 苏州东山、西山自古以茶叶花果为其自然特色并成为其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形成茶叶花果为主的生态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正发生急剧变化。对于东西山地区这样原有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都保护传承较好的地区,重视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保护,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建设我们共有良好宜居家园和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状况与困难: 据吴中区农业局提供的材料表明,截止到2013年,吴中区果品总面积为71797亩,其中柑桔17581亩,枇杷15960亩,杨梅12862亩,板栗6127亩,桃子4498亩,青梅4311亩,银杏3196亩,梨2298亩,葡萄1957亩,其它果品2961亩;以葡萄、梨、桃等时令鲜果为主的规模化果品种植基地57个,面积7721亩。据统计,2013年,以柑桔、青梅、白果和板栗为主的大宗果品面积与枇杷、杨梅为主的时令鲜果面积之比已调整到0.78:1,果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大宗果品价格开始恢复性增长,其它果品价格同上年相比略有上涨或基本持平。 东西山的龙头产品茶叶目前的状况是,东山镇茶叶面积1.1万亩,茶农8000余户,茶叶总产量为86吨(其中),总产值7896万(碧螺春5406万元,炒青1300万元,红茶1190万元)。金庭镇茶叶1.2万亩,茶叶总产量为198.4万吨(其中碧螺春64吨,炒青107吨,红茶27吨)。目前较为紧迫的问题: 1.历史悠久的碧螺春茶的种资源保护。近几年来,春茶乌牛早等外来品种侵入,以及目前市场上盲目求早的舆论导向,使农户把原来的碧螺春种群改良成外地种,以求早上市,降低碧螺春品质,造成原产地碧螺春血统不纯。原产地碧螺春真伪鉴定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碧螺春上市时节,仍有外地茶叶侵入本地市场,鱼目混珠,对原产地碧螺春品牌造成影响。 2.碧螺春茶与特色果品销售遇到瓶颈和困难。一直以来,原产地碧螺春大多作为高档茶、礼品茶销售,市场化程度不高,面对近年来宏观大形势的变化,出现了销售压力。 目前,东西山果品销售上主要是鲜销,一部分是休闲观光采摘,另一部分是订单形式销往苏州及周边城市,仅有柑桔等少部分果品销往外省。产业以及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品上市集中,形成销售难,银杏2-3元/斤,仍无人收购。 3.东西山镇在果品深加工方面仍处在空白阶段。东西山镇在果品深加工方面仍处在空白阶段的主要两方面原因一是产业面积小,货源不稳定,难形成规模;二是加工原料成本高。如果建立蜜饯厂、果品厂,果品常量不够,加工成本高,没有利润可图,这也是困扰东西山果品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完善。2010年开始,苏州市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明确对基本农田、水源地、重要湿地及生态公益林给予生态补偿。2013年,东山镇按照“四个一百万亩”任务要求,完成了11.7万亩的落地上图任务,上图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近80%。其中特色水产和高效园艺两大产业占全部任务70%以上。但是,目前苏州市生态补偿只涉及“四个百万亩”中优质水稻、生态林地两项,而特色水产和高效园艺尚未被纳入补偿范围。 建议: 1.科学制定东西山茶果生态文化保护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突出茶叶花果文化生态资源的独特价值、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苏州茶果生态文化保护区选择东西山地区,是因为其自然生态环境基本良好、传统生态文化保持较为完整,传统街道、社区或乡镇、村落等基本未动,特别是历史上东西山茶叶花果生态文化至今涵养保护良好,所以可以作为实施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完全可能借力“洞庭山碧螺春制茶技艺保护示范基地” 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互促互利。 2.鼓励探索适用于东西山茶果生态文化保护的生产性保护方式。探索生产性保护方式第一是保护东西山茶果生态,特别是历代留存下来的茶果古树。对东西山茶叶花果生态文化保护,注重在相关社区的宣传、教育和民俗活动的开展,促进群体的认同和传承。对区域内古树名木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上的银杏树、黄杨树、杨梅树、梅树、橘树要优先抢救保护。要建立相关档案和数据库。开展生态文化保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保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多方宣传平台。东西山碧螺春实行的是茶果间种体系,茶不仅含有有花果的香味,也因为四季分明,温润多雾的太湖山水的环境造就了东西山碧螺春特有的茶香品质,碧螺春因碧螺峰而闻名,应加强原产地商标保护力度。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电商网络销售平台,在茶叶上市前一个月可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举办东西山碧螺春推介会,拍摄微电影,以及利用现代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推介,让东西山碧螺春天然健康的品质尽人皆知,在关注健康绿色的今天,使得东西山碧螺春成为健康养生的品牌龙头。加大优质茶果宣传,特别提升东西山碧螺春优良的品质和人文价值的影响力。 4.注重果品的分级、加工、包装等后续环节,改变“统货统卖”销售的现状。目前,东山、金庭两镇还没有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有序”的果品销售专业市场,一到果品上市季节,“路边摆摊等上门”等杂乱无序的销售格局还未彻底改变。进一步统筹好果品市场布局规划,加大扶持重点果品市场建设力度,合理选址建设好1-2个规范的果品销售市场,提升观光农业、东西山果品采摘旅游的价值和品质,增加果农的收入。逐步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高端农业服务业集聚区,走专业化、系统化服务之路。跳出传统农业“靠天、靠经验、靠补贴”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产业市场化进程。 5.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使之快速成长,带动碧螺春、果品走向大市场。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系,真正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果品销售中的主力军作用,重点扶持茶(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多种经营组织形式与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的产销对接;发挥网上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建立网上直销体系,帮助果农、茶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带动农户提高销售果品能力。 6.进一步拓宽苏州市生态补偿范围。将特色水产及高效园艺两大产业纳入生态补偿范围。依据苏州 “十二五”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科技农业、职业农民、生态农村布局“三农”任务,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坚持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发展,着力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 通过拓宽生态补偿范围,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的互促发展,加快形成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的“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苏州地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
承办单位: | 主 办 | 吴中区政府 | |
会 办 | 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农业委员会;苏州市商务局;; | ||
办理期限: | 3个月 | 答复时间: | 2015-6-3 |
办理类型: | A (解决、已经解决) | ||
答复内容: | 关于苏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04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苏州市委: 现对你委提出的“关于对东西山茶叶花果生态文化保护的建议”答复如下: 特色果品和碧螺春茶产业是吴中区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也是我区农业产业化“六加一”工程(“一杯茶、一只蟹、一头羊、一棵菜、一株苗、一羽鸡”和果品产业)的两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茶果产业提升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结构调整。自2009年以来,全区共调减柑桔、梅子等果品13590亩,发展枇杷、杨梅16216亩,桃、梨和葡萄等6337亩。2015年,全区果品总面积75210亩。据统计,柑橘、青梅、白果和板栗等大宗水果面积与枇杷、杨梅等时令鲜果面积比已由2009年的1.66:1调整到0.58:1。2015年,全区茶园面积31000亩,茶叶总产量达305吨(碧螺春产量达145吨);茶叶总产值达2.38亿元(碧螺春产值达1.72亿元),茶叶总产值比2002年翻了三番。二是打造知名品牌。通过举办枇杷节、杨梅节和“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名茶发展高层研讨会”,“洞庭山碧螺春茶产销对接会”等形式,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努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取得了实质性效果。以碧螺春茶为例,“洞庭山碧螺春”获评国家驰名商标,“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山御封茶厂的“桶木红毫”红茶荣获“国饮品”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三是实现科技兴农。通过与农业科技院校合作,努力推广果品茶叶新品种、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果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在农民中广泛开展各类技术讲座和培训,通过现场示范、上门服务等渠道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职业素质。 应该说,近年来,吴中区的果品和碧螺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甚至枇杷还出现了“皇帝女儿不愁嫁”、“一抢而空”的火爆场面。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对照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以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要求,我区的茶果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东山、金庭两镇果品茶叶产业在结构调整、品种改良等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对照市场需求仍有差距。今后的工作中,将按照“农户自愿、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原则,切实抓好果品结构调整和品种改良工作。一是继续适度调减柑桔面积。通过调减面积,积极发展枇杷、杨梅等优势特色应市鲜果;二是继续做好品种改良工作。对柑桔、枇杷部分老品种继续实施品种改良,提高果品品质;三是积极做好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工作。依托科研院所等单位,围绕“季季有果”的发展目标,引进适合本地种植、填补季节空档的时令鲜果,合理搭配果品早中晚熟品种,延长果品应市时间。 二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建设好完善的现代果品流通体系是推进果品产业化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将按照一产联结三产的要求,进一步统筹好果品市场布局规划,加大扶持重点果品市场建设力度,合理选址建设好1~2个规范的果品销售市场;以优势特色果品产业发展为依托,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不注重果品的分级、加工以及包装等后续环节,“统货统卖”销售的现状,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系,真正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果品销售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果品冷链物流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等果品物流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果品储藏物流设施水平和时令鲜果冷链物流设施水平。重点扶持茶(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多种经营组织形式与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的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带动农户销售果品能力。总结推广现有成功模式与经验,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支持发展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等,提高流通效率,拓宽销售渠道。 三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引导组织合作(联)社、企业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参加各类农业洽谈会、展览会和果品评比等活动;根据我区果品茶叶上市时间,不断拓展、丰富节庆活动内容、规模和形式,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果品茶叶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着力整合现有果品茶叶品牌资源,逐步推进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围绕深化“吴地优鲜,优先到家”品牌建设,强化宣传载体搭建,着力打造全区特色农业产业品牌。 四是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充分利用我区国家5A级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乡村旅游综合试验区建设契机,加快建成一批以山水资源、田园风光为主,寓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果品采摘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提升开发一批具有丰富内容的农业观光线路,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品牌,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此外,关于将特色水产及高效园艺两大产业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问题,我区也在积极向苏州市有关部门争取。 感谢你委对我区果品茶叶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 二零一五年六月三日 |